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学校语文课中的作文写作有很多种形式、内容,其中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包含了德育。美誉等等内容,我的传统文化的作文写作的内容并不受学生们所喜欢,这就需要新鲜感、充满兴趣的文化的融合,才能给学生们带来他们所喜爱的写作形式,想要将传统文化与作文写作完美链接,那么就需要整合、分析身边的传统民族文化,指导学生们吸收、了解其中的意义,把传统民族文化与科学知识相互统一、相互结合,比如:把客家文化渗透于作文中,结合课堂的教学基本知识与客家文化的整合,才能使学生们在作文写作的同时,既能掌握作文所学习的基本知识,还能更好的使学生了解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沉淀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人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抬头”。这就给学校指明了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途径,也给语文学科提出了如何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的课题。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而又敏感的基础工具学科,如何将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4.
李萍 《青海教育》2014,(11):52-52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能否肩负起时代重托,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但道德的培养与塑造依然是教育教学的真谛,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的学科特点担当宣扬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赣南客家话作为赣南客家人的主要交际语言,不可避免地映照出客家化的部分内涵,折射出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对客家化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客家方言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刘文娴 《成才之路》2010,(21):I0006-I0006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我们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认清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文化审美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富有历史积淀的地域文化只有从特定历史、当下现实和地域风貌等视角去审视才能对之作出更准确的定位。客家文化亦然。从审美角度看 ,客家文化是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价值中心 ,并以侠义为主导来构建家族文化群落组织 ,呈现开拓进取与隐忍保守相交织的文化心态 ,而以妇女儿童为重心的人际关系构成模式又反映出赣南客家文化雍容大度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正>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途经赣南,并在此逗留一个半月;1101年,苏轼由儋耳(海南岛)北归,再度翻越大庚岭,在赣南复留连四十余日。在两次途经并逗留赣南期间,苏轼以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参观了赣南的许多山川胜景、文物古迹,访问了一些赣南客家名士,并挥毫写下了近百篇诗、词、赞、记等,这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以及在赣南客家文化史上,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盛事。  相似文献   

10.
雷明 《广西教育》2005,(1B):16-16
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以载道”的一篇篇文章,总是“文”、“道”交织在一起的。只能把德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的同时,也自然地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道合一,易于感染学生。如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A4):38-39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语文科是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语文"文道合一"的教学原则。这就决定了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中职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引领价值观念。本文围绕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基于实践层面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意识、精选思政教育元素、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同步发展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的朗读中,感受美。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美。读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这里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5.
客家传统文化氛围中,崇文重教的风尚,崇信风水观念,独特的生存环境,使赣南客家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一脉相承,繁荣兴盛,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高萍 《山东教育》2008,(5):60-61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为此,我们根据幼儿思维特点,从情感教育人手,培养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渗透,也就是不同的物体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意即为整合之意。何为整合?整合,就是综合的意思,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种整体。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与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本文以美术活动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上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渗透,在教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内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为此,我们根据幼儿思维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刘春艳 《考试周刊》2014,(39):45-4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教材文本中有相当多的文化因素,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文章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良好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机地进行美育渗透,注意发挥美育的作用,运用多种方法,寓美育于教学中,可使英语课堂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的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维,陶冶情操,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