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节描写是《鸿门宴》最成功处,它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呼之欲出。其中刘邦个性最为复杂,文章对他的描写也最为生动。深入细节内部,我们就能对他产生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钱锺书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作丰硕的学者才人,他的诗学理论精深广博,尤其是对宋诗的研究见解独到、严谨精炼、造诣甚深。他的许多专著如《谈艺录》、《宋诗选注》等都就宋诗和宋代诗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表达了自己的宋诗观和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宋诗与唐诗的关系、以文为诗的诗歌理念、宋诗与宋史的关系、宋诗的流派特征四个方面来探讨钱锺书对宋诗的看法,帮助我们认识到宋诗的独特风格和真正价值,以期为今人所更好的接受和赏析。  相似文献   

3.
张之翰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他的《西岩集》里保存了一部分宋末诗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补正》直至《全宋诗》之遗佚。而那些对于这部分诗人、诗作的评论,则又可以为《宋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宋代的诗论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宋代地志收录了大量宋诗,保存着宋诗原初的面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今与《全宋诗》中的宋诗对校,发现宋真宗、梅尧臣、刘握、汪藻诗异文四例,综合各种史料进行考辨,从中可见宋代地志所录宋诗的重要学术价值,对其史料的使用当然应持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劳翠勤 《考试周刊》2007,(16):92-93
梅尧臣是北宋初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探索了一条与唐诗不同的道路。他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平淡诗风,为宋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对宋代及其以后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谈谈梅尧臣对宋诗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夏帅波 《文教资料》2011,(36):216-218
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浓.更可由此探索宋诗特征的佛学渊源。  相似文献   

8.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了秦王朝后的一场政治斗争。它以生动传神的文字 ,扣人心弦的描写 ,再现了那场表面觥筹交错、气氛友好 ,暗中却剑拔弩张、斗智斗勇的斗争场面 ,故事非常精彩。刘邦他们依靠智慧、勇武和乖巧的辞令 ,满足了项羽的虚荣、麻痹了他的意志 ,瓦解了他的斗志 ,最终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不少人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取胜 ,张良的机智、樊哙的勇武、项伯的“侠义”是决定的因素 ,这些见解无疑都是正确的 ,他们的言行的确起到了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作用。但我以为 ,在这诸多因素之中 ,…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文学界认识文学创作与宋代理学的关系时,无一例外地只看到其消极一面,把宋诗不如唐诗,甚至宋代诗歌的衰亡,都归结为理学之“障”所致;同时,宋诗的一个人所共知的特色,即所谓“理趣”,由于人们很少从理学对文学的深刻影响分析,也就只能就现象谈现象,对其哲学根源很少深究。实际上,理学对于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题材、表现手法,以及人生观、审美观、社会意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弄清宋诗“理趣”何由形成,就不能真正把握宋诗的特质;不探究理学与文学千丝万缕的  相似文献   

11.
被尊为宋代韩愈的文宗欧阳修,不仅继承发展了韩愈的诗文革新运动,而且对宋诗风格的发展和形成起到奠基作用,是唐诗风味转向宋诗格调的先驱。欧阳修追求自然精工的审美风格、于平易流畅之中又极富情韵幽折的含蓄之美。他以散文的句法入诗,在流动句脉中蕴含深邃情感;以议论为诗,于议论中寄寓深刻思想;以才学为诗展现敏思才情。欧阳修把"唐音"转向"宋调"的实绩是宋代诗风转捩革新的标志,是把宋诗推向"学唐为宋"平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之后,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鸿门宴》不愧为经典,其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尽管篇幅不长,涉及人物众多,但个性都十分鲜明,而其中又以刘邦为最,项羽其次。细节的魅力毋庸置疑,留白的艺术独具匠心。《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有多处留白,颇耐人寻味,仔细揣摩,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一.刘邦为什么反复说"为之奈何"?在《鸿门宴》中,刘邦一共三次说到过"为之奈何":一是当张良告知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时,刘邦大惊,"为之奈何"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文人的士大夫化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文人广泛士大夫化的时代 ,文人的社会地位很高。遂以文字为能事 ,于是在诗中卖弄技巧、夸耀学问 ,因此形成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宋代诗人多兼政治家或学者 ,思辩能力强 ,因此亦导致宋诗重逻辑思维、讲求事理 ,以议论为诗的风气亦因此形成。但宋代统治者对于文人的思想控制极严 ,故宋人大多压抑个性 ,心理趋于内向与封闭 ,因此宋诗的气象也就较之唐诗小得多了。  相似文献   

15.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不仅在创作上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虽然他没有一部诗歌理论专著,但他提出的诗学观却比较全面、系统,并且便于操作,具体涉及到诗歌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传达方式,道德修养,篇章结构,字法句法,用典格律,学诗门径、步骤、境界等等,全面反映了宋诗创作实际,体现出宋诗鲜明的美学品格。可以说,黄庭坚建构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宋代诗学体系。黄庭坚诗学体系的建构,是宋代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宋代中叶以后,朝廷党争剧烈,干预政治易招祸患。因此士大夫普遍丧失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加上当时浓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巍巍屹立;更是两斛光芒璀璨的明珠,一先一后,照耀着中华民族生命里的永恒。出现在唐诗之后的宋词,发于民间,句式长短不一,打破了诗歌的诸多限制,获得相对自由,作演唱之用。从此,宋代文学也形成一个不成惯例的惯例:宋诗一般用来描写家国大事,而宋词则用来抒发文人墨客的爱与忧愁,并且后者才是宋代文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朱敏敏 《文教资料》2011,(36):209-211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宋诗的艺术性远不如唐诗,的确“盛唐之诗”的辉煌景况让后代文人们愁眉。但宋代诗人们并未却步,为了突破前人的成就,他们一直在追求自我风格的创新。本文从宋代诗人探索求新的角度出发,选取几个代表性作品探讨宋诗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新面貌,主要涉及到宋诗的风格、写作方法、原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兰州大学文学院王可端在《从神到人——由《史记》到《资治通鉴》看刘邦形象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三部史学和文学著作。《史记》、《汉书》对圣人进行神学渲染中,数刘邦最多。在世袭制社会中。刘邦以一介平民而成为天下帝王.当时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司马迁与班固都试图为其寻找合理性.二人虽然都描写过有关刘邦的一系列异闻,但二入的出发点却不同,司马迁描写神秘文化是为了探寻刘邦成功的原因.而班固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刘邦建国登基寻求合理性,作神学宣传,强调天意或天命。  相似文献   

19.
在宋初的七十多年里,虽然出现了白体、晚唐体、西员体,但对唐诗的继承大于创新,真正的宋诗新貌是梅尧臣开创的,后人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王曙称梅诗是“二百年无此作。”宋代诗文革新的领袖欧阳修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与必然的促合,如果没有西京(洛阳)幕府,也许就没有诗文大家欧阳修的出现,欧阳修是幸运的,欧阳修的幸运在于上天不仅在西京幕府中赐予了他一个古文家尹沫,更赐给了他“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使他能诗文合壁,蔚为大家。当天圣九年欧阳修来到西京幕府时,梅尧臣已是名倾一时的著名诗人了。《宋史·文苑传》记…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在<论诗>中比较中肯地品评自汉魏迄于宋代的众多诗人流派及其作品.对于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元好问是将他与江西诗派区别对待的,认为他既有功于宋诗的开创,但也开了宋诗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端.对于江西诗派的一味摹拟,元好问给予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的要害.在向古人学习的问题上,元好问之论较好的解决了借鉴古人与观照现实的关系问题.他的诗学主张,对诗歌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