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于理想人物的构建.他们有的通过消解自身以实现新的进步,有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做着注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挣扎,还有的则以生命为代价,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力图守护个体与民族的尊严.这种种抗争固然方式各异,但无不带有悲剧性的意味,而正是在这种悲剧性抗争的表现之中,凸显出老舍内心的受难意识及对于生存价值的丰富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与风俗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研究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作家及作品大有益处.高鸿的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血色高原》《农民父亲》,全面展示了陕北地域独特的民俗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算不得名家,却在当代文坛举足轻重.他执念于举"生命"这个千钧之鼎,在他的笔下,散遍苦难、死亡、绝望,然无不流淌着生命的气息.阎本人最喜欢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被称为"一部世纪末的奇书力作".书中把人的苦难命运推到了最极端--活不过40岁的必然宿命,而人的抗争亦达到了生存韧性的极限,让人唏嘘不已.就在宿命与抗争之间,彰显出的正是生命原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仅就作家楼栖的生平和他笔下的客家风俗及其所揭示的意蕴作初步概括、探讨。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中塑造了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在内的抗争者与愫方、瑞珏、王昭君代表的牺牲者,反映出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及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7.
赵志敏 《文教资料》2007,(26):17-19
作为军旅文学代表作家,阎连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军人世界。军人主题、现实主题、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是阎连科军人世界的丰富内涵,也是他苦苦吟咏的"农家军歌"。对农民出身而又兼具军人身份的阎连科而言,直面现实的精神使他在感叹军人价值失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8.
方方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作家,她继承了“五四”女作家的传统,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有着格外的关注,执著地为女性解放探寻新路。在《暗示》、《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等一系列作品中,她以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视角,倾情于当代社会转型时期“那些在芸芸众生中默默地生死的女性的状态”,展现了她们的困惑与挣扎,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与悲剧宿命,以殷殷的女性情怀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人会极力地不择手段地寻求生存,反抗和死亡是人摆脱困境的两种途径。阎连科的乡村小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了存在主义的特征,从一个深度和广度上呈现了作者对人类尤其对农村农民生存状态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表现了一个当代作家发自内心自觉的责任、使命、良知以及浓郁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徐峰 《文教资料》2006,(30):160-161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王朔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在文学评论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痞子文学。然而,从王朔所出生的年代、家庭以及社会背景去考察他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我得到的是另外一种结论:王朔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新时代被边缘化的人群,而他们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边缘化过程的抗争,以努力取得本来属于自己的社会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日光流年》通过对三姓村人在四任村长的带领下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向生命的极限发起的一次次顽强抗争而终归于寂寥的悲壮图景的描写,盛赞不断追求人生理想、希望超越现实世界有限性的人类抗争精神,同时在生死轮回、生死关系中探求人生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京派作家笔下的乡村世界与都市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题材小说是京派小说的重要题材领域,京派作家构建了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意在讴歌乡村世界伦理的和谐、情感的真挚和人性的健全,展示乡村世界的民俗美、风情美和人情美。而都市题材小说是作为乡村叙述总体的一个对照系和陪衬物而存在,旨在揭露“城市世界”人性的异化、道德的沦丧和生命力的萎缩。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在《受活》中运用超现实的荒诞手法营造了一个荒诞奇诡的艺术世界,撕心裂肺地展现了"受苦人的绝境",对现代化进程中"劳苦人"付出的巨大牺牲报以悲悯的同情,同时对现代"文明"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对造成劳苦人悲惨遭际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拷问。对受活人极致苦难与倔强抗争的极端书写,彰显作者焦灼的关切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年月日》是阎连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代表作.在作品中阎连科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勇于同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同苦难命运抗衡的品质和精神的认同与推崇,进而延伸到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并以这种独特的主题意蕴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一个特殊位置.然而这种特质文学在产生极大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局限,悲剧意味有所消解.  相似文献   

15.
“坚持着、坚持着把弦子带进知识的世界。”这是安徽省霍邱县姚李镇长岗小学教师郑青挂在床头鼓励自己的话。年仅29岁的郑青惠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他不怕死神可能随时到来,惟独害怕班上44名学生落下哪怕一节课。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小说往往以河洛大地的乡土社会为背景,以乡村政治文化为底蕴,在苦难中隐现倔强与反抗.无奈与悲哀。对于现代性的认同与批判的矛盾纠结始终是他创作中无法回避也难以解脱的情结。在创作过程当中。文化情感与历史理性一直在他心中纠缠不休,执著的现实拷问则一直伴随着真挚的悲悯情怀。于社会底层文化、政治权力与人性异化的深入底里的描绘中.他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中的整体的困惑与希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乡土小说家,阎连科注意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批判乡土文明中愚昧落后的一面,表现在创作上,他通过对乡村畸形权力、病态性事、桎梏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与剖析,揭示了潜藏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不易觉察的国民劣根性,表达了含蓄的批判主题,暗合了自鲁迅以来对国民奴性批判的传统,带有一定的理性启蒙精神。当然,作家在剖析与批判的力度与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作家锦璐在其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边缘人形象。文章着重梳理锦璐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分析故事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力求展示这些人物进行的抗争以及他们人性方面发生的种种扭曲和变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