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刺杀行动.无疑是战国末期的“荆轲刺秦王”.千百年来.人们常常为荆轲的豪迈和悲壮而欷歔感叹。仔细推敲,你会发现荆轲这个人实在不靠谱.靠他刺杀秦王.不失败才怪。  相似文献   

2.
逍遥忧剑     
唐锟 《华章》2011,(3):39-40
国破家亡,燕国蒙受耻辱,这一切都是秦王的错。燕国太子龙祥和燕国第一勇士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失败,荆轲和燕太子龙祥决定黄昏时混出秦国。  相似文献   

3.
人情大似债     
战国时的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花重金罗致天下死士,只要听说哪里有不怕死的"好汉",他马上就去聘请,荆轲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他"挖掘"出来的人物.太子丹竭力满足荆轲的一切欲望.  相似文献   

4.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战国时期刺杀秦王的一位有名的人物是谁?生:(众)荆轲。师:是谁派他去的?生:(众)太子丹。师:对,是太子丹。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众生惊讶)这则故事,一方面说明了太子丹的残酷野蛮,另一方面也暴露出…  相似文献   

5.
读《刺客列传》,深为荆轲刺秦王的不成功而惋惜,惋惜之余又忽发奇想,荆轲去刺杀秦王,若让高渐离作副手,这一段历史是不是要改写呢?  相似文献   

6.
读《刺客列传》,深为荆轲刺秦王的不成功而惋惜,惋惜之余又忽发奇想,荆轲去刺杀秦王,若让高渐离作副手,这一段历史是不是要改写呢?  相似文献   

7.
听过荆轲刺秦王这段故事的多数人称不畏牺牲、勇刺秦王的荆轲为英雄。荆轲真的是英雄吗?非也。战国末期,秦国部队压至燕国边境,曾被秦王羞辱的燕太子丹一心为报前仇,救国难,物色一人去刺杀秦王。荆轲“应运而生”了。他本是一个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的浪荡公子,不客气地说就是流氓、无赖。燕太子丹投其所好,为笼络荆轲,当荆轲夸一女子的手美时,他残忍地将该女的双手砍下送给荆轲。燕太子丹是多么阴险卑鄙、多么残忍,而荆轲还拿此人当知己,作生死朋友,甘愿为其“效犬马之劳”。一个被阴险  相似文献   

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时荆轲的慷慨悲歌千百年来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然而,认真翻阅《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荆轲的内容以及《战国策燕策三》不难发现,荆轲刺杀秦王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人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失败是必然的。下面,笔者仅就荆轲本身的缺陷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汉画像石     
汉代留下了许多画像石 ,它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 ,上面还记录了许多优美的故事……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弱小的燕国不甘心被强大的秦国吞并 ,燕国的太子秘密请了勇士荆轲 ,派他假装向秦国献地 ,带着暗藏匕首的地图到秦国去。荆轲借向秦王献图的机会 ,亮出匕首 ,刺杀秦王。秦王见事不妙 ,惊惶失色 ,围着宫里的铜柱逃命。荆轲对准秦王 ,将匕首猛投出去 ,秦王头一偏 ,匕首碰在铜柱上 ,火花迸发。一番激烈的搏斗后 ,荆轲壮烈牺牲……这一惊心动魄的情节在汉画像石上有精彩的艺术表现 ,它保存在山东省嘉祥的武氏祠中。汉代画像石的特点是黑白分明…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中,荆轲名列榜首。他受命于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未遂而死。后人评论,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荆轲智勇双全,值得赞赏。”认为荆轲是个足智多谋的英雄。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是个勇有余而智不足的侠客。  相似文献   

1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兮成白虹。 这是战国时武士荆轲刺秦王前的悲歌。荆轲受燕太子丹所托刺杀秦王,临行前在易水河畔慷慨高歌,表达了义无反顾的悲壮情怀。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选文《荆轲刺秦王》记叙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全过程,塑造了荆轲知恩图报、不畏强暴、扶弱救国、沉着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荆轲的义勇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不过笔者认为,荆轲在选文中的语言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尤其是荆轲能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用语的差异性体现得十分明显:一是体现在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3.
<正>有关秦始皇,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刺杀事件。燕国太子丹曾命荆轲(kē)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以献图投降为名,刺杀秦王嬴政。荆轲手持匕首追赶,秦王绕柱奔逃三次拔剑而不出。对于这个谜,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青铜材料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是越王勾践的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佩剑随手就可以抽出。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让荆轲去刺杀秦王,就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赞道:“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  相似文献   

15.
对于《史记·刺客列传》所载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前人多有解释。但是,鲜有人注意到,《史记》所载秦王遇刺逃脱时的细节存在着疑点。如果从此疑点出发,进行推理分析,可以确定,荆轲刺杀失败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16.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基本上是顺利的,不过也遇到过一些挫折和顽强抵抗,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的一个插曲。这次刺杀秦始皇的活动是由燕国太子丹一手策划,由刺客荆轲实施的。公元前229年,秦国军队由王翦率领夺取了赵国后,便把矛头对准了燕国。公元前227年,王翦率兵攻打燕、代。燕、代虽联合抵抗,但由于兵少将弱,岂是强秦的对手,被秦击败于易水之西。燕国君臣惶恐难安,怎样才能保住国家呢?一项刺杀秦王的计划正在酝酿中。  相似文献   

17.
人情大似债     
战国时的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花重金罗致天下死士,只要听说哪里有不怕死的“好汉“,他马上就去聘请,荆轲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他“挖掘“出来的人物。太子丹竭力满足荆轲的一切欲望,不惜金钱、不惜美女,而且,降尊纡贵地逢迎荆轲“顺适其意“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有四处地方写荆轲去燕往秦刺杀秦王,选用了"行""往""去"三个近义的动词来叙述荆轲刺秦的行为和心理。由这三个动词的选用以及文本语境义的探究,我们就能看出《战国策》用字的精准。其实,"行""往""去"这三个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在今天区别不大,都是"离开、前往"的意思,但在古代这三个词的含义却有着不小的区别。许慎《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凡行之属皆从行。""行"就  相似文献   

19.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人才任用的很多学问。  相似文献   

20.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文章记述了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并雪个人的“见陵”之耻,派荆轲到泰国刺杀秦王的史实。全文充溢壮烈气概,又处处涂染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感慨万端。《荆轲刺泰王》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文章开首一展泰国争强称霸、侵权略地的历史背景,这既是剌秦王事发的原因,又是为下文作铺垫,可谓开篇不凡。文章接下来写太子丹“请荆卿”到“令武阳为副”,假如本文前峰突起之后,马上就写荆轲剌秦王的动人心魄的场面,而没有对剌秦王之前的准备工作的从容叙述,那就会使读者觉得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在叙述了准备之后又异蜂突起。展开了“易水送别”的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