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锁  曹艳 《天中学刊》2012,27(5):43-45
曹植的《蝉赋》不仅是一篇咏物赋,更是一篇寓言赋。曹植借蝉的形象来写照和象征人生命运,寄寓了他对人生存在命运悲剧性的深深思考与感叹。  相似文献   

2.
从过去到现在,缘分竟巧妙地穿梭于两代空间。此情此景,在过去也曾巧合发生过。会否惊叹世事乃天注定,还是可幸自己也曾经历过不枉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李兵  吴文昭 《考试周刊》2007,15(29):40-41
《人生》的故事意义生成模式可以归结为即一个人摆动于两地。这是落后的封建人事制度与现代的发展着的民主的人事制度之间二元对立结构所致,本文进而探究出当时森严的城乡二元对立大背景下,"仁爱"、"礼仪"、"个体"、"自由"、"保守"、"启蒙"等思想文化冲突的语境,最后回归文本,分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下的文化人格,引出了对现代的文明进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陆文夫小说《美食家》问世以来,因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一直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作者选用符合历史真实的民国符号,再现特定年代的苏州社会风貌,为塑造美食家形象提供了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背景。在这些民国符号中,众多的老牌饭店,是苏州传统美食文化的展示平台;石库门的园林庭院,是吴人优雅生活方式的艺术空间;沿街的茶馆、轿车及人们享用的名烟、名表,是民国苏州时尚元素的形象呈现。它们为小说营造了叙事氛围,也是美食家成长的温床和土壤。通过它们,能观照苏州美食文化的精粹与魅力,以及苏州人的精神追求与生存个性。  相似文献   

5.
《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是一部具有完整象征意义的寓言小说。通过小说前四章孙司空的后代孙履真寻仙求道过程的本查,可以解读这段故事的象征内涵,印证《后西游记》的主题就是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一方面以微观政治为关注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耻》以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为视点,以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南非现状中种族隔离的瓦解这一历史现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后殖民主义者的困惑和无奈。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师:谁能简要说说种田人守株待兔的经过?(学生准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生:一天,种田人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他想每天能捡到一只,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待,可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庄稼已全完了。(演示多媒体课件,板书:一天,喜捡;每天,想捡;整天,等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一场北京传媒类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很多传媒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课例构思(一)两重情感的互补。这首词有两重人物形象:一为那位缱绻于相思中的女子,一为作者自己。也有两重情感:一为"相思",一为对人生的理性观照。解读本词首先要保证那位女子形象的完整性、品出她的相思情尤为重要,因为晏殊的体悟是建立在那个女子情感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固然是一首写相思的词,但它又不仅仅是在写相思。词中透出的浓浓情意中还有理性的思考,而"相思"之情成了"理性观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的思想核心是儒道并用的文化立场。作品的“纪实”处有陶渊明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交往,有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射,也有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表现出避世隐逸倾向;作品的“寓意”处是作者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南辕北辙》是一篇简短、通俗,内涵丰富的寓言故事。它运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越达不到目的。这个寓意已为我们所熟悉。而另一新解通常为人们所忽视。即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借自己的优势一意孤行,否则就会什么事都干不成。往往一笔带过或稍触即离。而恰恰这个新解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加强德育教育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引  相似文献   

12.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渎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或明示创作手法,或预示人物命运,或展示人物性格, 或揭示人物丑行,寓意精辟又迷离恍惚,对其剖析研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15.
一、蜀道难行,不如归去归意,作者在文本中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表达的:一是借“蜀道难行”来向行者(或自己)委婉示警,促使其归;二是诗人现身文本直言归意。前者是重点,后者是前者的生发。从文本来看,作者的思想是层层推进的:蜀道险—蜀道难行—不如归去。蜀道难行缘于蜀道之险,同时“蜀道难行”又生发出浓浓归意,因而“蜀道难行”在全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作者极力渲染的一项内容。纵观全诗,蜀道难行之意贯穿首尾:无路时,不可行;有路处,亦难行。首先,山势高峻,路途曲折,不可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扪参历井仰…  相似文献   

16.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其寓意一般是这样总结的:没有真正本领的人,即使能够暂时混过去,也是不能长久的,终究会被淘汰。这样的理解,能给学生以启迪,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赋予这则寓言以新的内涵,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教益。我们先来看这则寓言,“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由此可见,南郭先生是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但齐宣王在位时,他“到齐宣王那里去,  相似文献   

17.
关于《蜀道难》这首诗的寓意,前人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李白专为西游入蜀的友人而作;也有学者如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还有学者认为这首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际写的是仕途坎坷。我们认为,既然古人云“诗言志”,那么,李白这首代表性诗作《蜀道难》就不可能是“别无寓意”的,从诗作的写作时间来作一考证,便不难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一此诗一种说法是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公元742年。诗人出川之后经过十余年的漫游,来到长安,想要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李白把自己的诗作当作“路中投刺(递…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的长篇小说,其中包含着厚重的教育思想。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的教育寓意,总结了小说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韧之作 ,《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而舒婷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但是舒婷的价值恐怕不仅仅在于适时发表了一篇战斗檄文。其深刻意义被前者所深深遮蔽。今天 ,剔除岁月的尘埃 ,重新审视解读《致橡树》 ,我们不能不说舒婷的价值更在于对旧伦理旧观念旧道德以及这种既定传统在那个特定的荒唐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现在这种深刻洞察中的一往无前的否定勇气。诗人通过一破一立的文体形式寓言了那一代人在梦魇之后不甘沉沦敢于打破一个旧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张远山的“反乌长邦”长篇寓言小说《通天塔》的哲学寓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作品的主人公为了救世而建通天塔,为了救人类而毁灭人类,但终于经由庄子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返回世俗生活的醉生梦死,通天塔的倒塌象征着人类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疯狂和梦幻,既无法得救,也不能毁灭,而只有退化和失误,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沉重的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