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红是一位经历坎坷而又颇具艺术个性的短命女作家,她在作品中书写最多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这些女性大多身体丑怪,萧红用"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绘了这群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男权专制社会压迫下,最底层劳动妇女因为强奸、怀孕、生产而支离破碎的身体,萧红之所以拒绝如传统般想象书写女人美丽性感的躯体,与她叛逆悲情的个性气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萧红以其《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学作品著称于现代文学,她以女性又有别于女性的观点描述她生活的民国时代,寒冷、悲凉又带着憧憬,这些是她描绘民国社会的基本方向。本文从萧红的日常生活角度,分析其创作方向的三大源头,萧红独特的个人经验,女性主义观点及写作观,以此认识萧红作品中的痛苦、希望和她当时生活、创作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3.
萧红早期小说中的女体书写与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萧红早年未婚怀孕的经验,考察萧红书写女性人物的特色.在萧红早期的写作生涯中,一些极为私密的女性经验,成为她建构文本的资源和推动力量,在独有的女性书写中完成中国现代文学中极为复杂的女性集体想象.在萧红小说中,女体/母体的病态构成了史诗风格的女性身体铭刻.这种独有的女性叙述,凸显了女性身体,以一种怪诞现实主义的叙述策略完成.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作品包含着许多主题,而女性悲剧是其中的主题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探析萧红以及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婚姻困境,生育困境,揭示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残酷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的封建痼疾给女性身体和精神带来的戕害乖残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西苏等女性主义者身体写作的观点,在萧红女性写作中,特别是小说《生死场》中得到典型的体现。文章将从女性与生育、女性与死亡两个方面,昭示萧红对女性真实生命本原的关注与追问。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乡土小说十分尊重自己内心的本真感悟。她凭着对家园故土、东北黑土地文化及家乡“子民们”生存困境的本真描绘和在创造中自由自在的艺术追求,在众多乡土作家中独树一帜。可以说,故土情结玉成了萧红小说的成就,而她的成就又构建于她写家乡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挣扎。她自觉秉承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但与鲁迅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金枝是萧红《生死场》中的人物形象。从金枝的爱情婚姻生活到哈尔滨谋生,再到含泪回乡,最后出家,我们发现萧红在描绘金枝的人生之路中隐喻着她观照女性的生命编码。离乡,进城,返乡,爱情,宗教,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女性作家们探索女性生存救赎之路的几种基本模式,也寄寓着萧红自身多舛的人生际遇和不屈的悲壮反抗。萧红塑造的金枝人物形象突破了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的狭小空间,在“低度”的女性天空,顽强而坚韧地探寻生命的可能“高度”。  相似文献   

8.
<正>萧红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在三四十年代有着"文学洛神"之称,小说《生死场》是萧红传世的经典名篇。正如林贤治在《萧红十年集·上》的"前言"中提到的,萧红本人具备"女性"和"穷人"两个文化身份,而且这两个身份是重叠的关系。正是基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萧红将哀悯和关怀的目光投诸下层女性。在《生死场》中,萧红敏锐地凸显了贫弱的底层女性处于  相似文献   

9.
漂泊岁月寂寞路,萧红坎坷曲折的经历和由此而来的感觉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萧红强烈的女性艺术开掘出了被男性文化遮蔽并且被女性自己忽略了的女性自身的体验与文化部分,在重新认识女性生命的过程中,做出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主要是张扬颠覆父权文化、消解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张.文章主要从萧红的自我女性意识和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阐述萧红女性文学批判中的性别文化批判争生存文化批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萧红小说中的生殖场面,鲁迅等评论家认为它是与男性作家的审美写作规则一致的,即转喻、升华女人的身体经验,使其成为对国家、民族的象征表达,但以克里斯蒂瓦的"卑贱"概念重新分析生殖场面,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显现,即女人的身体没有被符号化缺席在她的小说中,在场的女人的身体以卑贱为表达机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反抗父权文明对女性自身经验的压抑,这才是萧红小说身体在场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生死场》呈现了小村庄幽闭贫困的生活环境和日本侵入村庄后混乱而又紧张的生存图景。萧红以悲悯的情怀,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书写了乡村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及战争中人性的觉醒。无论是对女性悲剧的书写还是对苦难中人性觉醒的关注,都表达了萧红对人们生老病死及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在这种典型环境和伦理情境中,萧红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生死场景和独特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农民们从自然生死场上“动物般”的生和死,到民族生死场上“生”之意识的觉醒,从而向“人”的更全面解放迈进了一步。作者在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描绘中,体现了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捍卫。小说以“印象式”素描,抒情化的语言,自然朴素的形式追求,强化了作品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萧红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乡村女性形象的剖析来阐释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她作品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萧红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乡村女性形象的剖析来阐释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她作品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女性的身体移动空间范围和移动方式决定了女性摆脱传统封建文化约束的自由度。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十尾龟》对上海妓女的描绘显得独特而有新意。在上海这个流动性和开放性空间中,映捷的身体移动方式把上海妓女和家庭妇女勾连在一起,使她们对女性身体产生新的感知和体验,让她们认识到追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种女性觉醒意识的出现离不开上海这个流动性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现今评论界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角度作了大量的文论阐释,主要凸现作家以其个人经历和创作展示生活在男性文化空间里的女性的反抗与愤懑的决绝姿态。笔者则从作家早期的小说与散文作品中发现,萧红在成为对传统女性生存处境之边缘性的“叛逆”之前,曾经也是欣然接受传统习俗、伦理规范下的女性角色,并进一步揭示女性的“自恋”天性是其体认传统角色的促成机制,这一点笔者试从女性主义批评关于对女性的定义解析中找到理论依据,从而想填补萧红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萧红的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青春主题”。萧红的散文站在女性立场上,用独特而率真的青春笔触,展示了女性青春坎坷的成长之路和现代女性青春复杂而悲凉的内心世界。萧红富有才情而又饱含感伤的散文使读者感悟到作者当时的青春生命状态,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那个时代的青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文学材料。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寂寞心态在其创作中表现相当明显。其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萧红自身处于女性生存悖论之下内心所潜藏的文化心理症结。具体表现在:他者地位的无意识认同与自发自觉的自我求证之间的对立冲突;现实时空的远离与精神灵魂的回归之间的矛盾与无奈;生存的寂寞与死亡的恐惧之间的对立冲突、两难共存。萧红正是在这一文化心理症结影响之下呈现出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风格——寂寞。  相似文献   

20.
贾海燕 《现代语文》2007,(12):75-76
萧红小说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她在一个个生死场景中揭示女性在男权笼罩下的肉体受难与精神无望,场景连缀的方式给小说带来了巨大的表现张力。在抒写女性悲剧的同时,萧红还反思东北国民积习下的生活惰性与文化痼疾,这使她的女性抒写从女性个体延展到整个族群,从自然生命延展到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