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人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弱小得多。因为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因此书代替不了世界。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东西来完成。认识世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深切、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把书当朋友     
书与人的关系,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一样,因为书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情谊,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交友的情形,了解他的为人。同样的,从一个人所阅读的书来品量他,也一样的正确。朋友也好,书也好,我们都得好好珍视这份友谊。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认真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把书当朋友     
书与人的关系,就像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一样,因为书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情谊,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交友的情形,了解他的为人.同样的,从一个人所阅读的书,来品量他,也一样的正确.朋友也好,书也好,我们得好好珍视这份友谊.  相似文献   

6.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  相似文献   

7.
11月17日,是路遥的忌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位英雄作家,这个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激情的诗人,离开这个他深情地爱着的世界,将近十个年头了。十年里,我常常思起他。想起这个像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把写作和生活、生活和写作视为同一件事”的“直到最后一息都忠于神圣天职的人”。我之念想他,  相似文献   

8.
据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写小说时,总是把稿件反复修改,致使把稿件的句子修改得纵横交错,这可以看出他对作品创作的殚精竭虑。《凡卡》一文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象上写得很凌乱:一忽儿写凡卡用写信的形式向爷爷倾诉他凄凉的当鞋匠学徒的生活,一忽儿写他对爷爷形象的回忆,一忽儿写窗户  相似文献   

9.
刘芹 《今日中学生》2012,(16):14-15
阅读导航胥加山是中国当红的青年作家之一。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的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往往对生活中的琐事作深入思考,以犀利的目光看人之所未看,感人之所未感,写平凡的小事中包蕴的感人因素,其文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这也告诉我们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真理:无论是写散文也好,写一篇普通的作文也好,都需要一双能够敏锐地观察世界的眼睛。只有练就了这样一双慧眼,才能够发现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10.
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后,也不一定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因为经过观察积累下来的各种生活素材,只是储存在脑子里的东西,而不是文章。范文中的各种写作方法,也只能作为写作的借鉴。如何把脑子里储备的各种素材,按照习作的要求反映出来,还需要把观察到的东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取舍、提高,并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还需要有语言的储备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中,介绍了孩子写文章的经验,她说:“……他尤其喜欢读书,辅导员和老师介绍过的书刊,他总是读得很仔细,不但记住书里的故事,还把书里优美、生动的词句,都摘在一个小本子上。他脑子里积攒的词语很多,又会灵活运用,因此他每次作文都写得不错……”这段话讲得十分中肯。不但对学生有用,对老师指导学生的写作也很有启发。为了有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12,(6):49-49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你就会开始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暴露自己。我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猜测都是从他的剧作中找出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作家心目中的文学位置总是高于文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在历史上,作家的位置从来不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是文学还是作家,才正式“到位”,即达到了应有的位置;文学也好,作家也好,都应该在现有的位置上,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小崔说事》采访了一批作家,很有意思。其中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叫阿乙,他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攒够两年花的钱,然后接下来的两年什么事都不干,把已经想好的18个选题写一写,"估计能写出三四个",这就是他的生活。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另一个作家,叫阿来,就是写《尘埃落定》的那位。他虽然跟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他的微博上全是花花草草,他对世界上一切花草都感兴趣,他走到哪里,都会把不  相似文献   

14.
[原文]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时西山", 明代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 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 "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 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 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 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代计成在 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 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  相似文献   

15.
点亮心灯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很烦。事情做了一大堆,可就是没有一点成就感。我捧着课本进教室,想到的是这45分钟是任务,得把它完成了,好向学生,向家长,也好向学校有个交待。我捧起书来读上几页,想  相似文献   

16.
彭颖杰 《教育艺术》2002,(11):57-57
近些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 ,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头脑中 ,“讲”似乎成了“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然而 ,实际上教师天天都在讲课 ,不管他是怎样讲 ,点拨也好 ,引导也好 ,启发也好 ,教师总是要开口的 ,或讲的少些、精些 ,或讲的多些杂些 ,总之 ,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师不是来讲书的 ,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 ,把文言翻成白话 ,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 ,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 ,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 ,容易忽略处给他们…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认真     
<正>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不应该指责作家为什么不那样写,我们只能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杜勃罗留波夫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应当从他的内心生活中勾画出来。我们并非总是“象”自己。所有洞察人性的人都明白,一个在“卧室里”的人总会比他在“讲台上”表现出更多的自我。作家的书呢,是他另一个“我”的产物,不同于作家在习惯、社会和恶习中表现出来的那个“我”。尤其是对喜欢探索自我灵魂的作家来说,你要想弄清  相似文献   

19.
如果您高兴阅读作家、文学家的传记,一定不难发现,他们几乎从小都喜爱听故事。故事,象五彩缤纷的贝壳,一步步把少年儿童引向文学的海滩。一个幼儿,从他有点懂事开始,就多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到了初识文字,有的就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来,在那童话般的世界里留连忘返。书读多了,手就可能痒痒,笔就可能来神,一旦思想、生活、技巧等创作条件成熟,就将挥笔成章。因此,一般文学家都有着迷恋故事——迷书——迷写作这个三部曲。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谢冰心,早在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很多书后,我们会发现:创作出伟大作品的人,一般都具备超强的观察能力。比如,法布尔观察自然界很久,蟋蟀筑巢激发了他研究昆虫的兴趣,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与观察,写出了研究昆虫的科学名著《昆虫记》;再如,曹雪芹认真观察过现实中的人物后,才能把《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得恰如其分。很多时候,作家是在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后,才有了独到的见解,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