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你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吗?生:没有。师:那现在先预习一下吧。两个要求:一要大声地读出来,二要每  相似文献   

2.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于1937年12月28日。那是“七·七”事变后整个民族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中反抗挣扎的极端苦难的日子,正所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原本就因深重苦难而披遍“悲凉之雾”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土地上”,而今又遭民族命运空前危机的战争灾难之“雪”的覆盖。世纪的“悲凉”之感瞬间激化为异常尖锐的痛苦和快要破裂的悲哀与忧郁,于是,“寒冷”的抒情语境来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们赏析一首诗,不仅要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还要问这一感情独特的人情美在美学意味上的“精神个体性”的风格特征。“诗缘情”,而诗情向来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有壮美,也有优美,有血写的,也有泪写的……而这些只要是真的、善的、美的,就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震 《学语文》2011,(3):10-11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抒情诗都包孕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诗人通过自我感受和个性的张扬揭示民族、时代的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的诗篇。浸透着诗人深沉的忧郁、执着以及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  相似文献   

6.
20世界30年代艾青从浙江投奔到抗战中心武汉,然而这里没有全民团结,而是饥民、流民、凋敝与困顿。在流浪与监禁、困顿与苦难的多重压迫下艾青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不是艾青对个人情况的伤感,而是艾青心事浩茫连广宇,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艾青对苦难人民的担忧;是艾青对战争的强烈控诉;更是艾青对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的强烈呼唤。  相似文献   

7.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诗人艾青1937年12月28日夜间写就的又一力作。诗人满腔悲愤地揭露了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侵略罪行,历数了“戴着破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车”出走的中国北方农民,乌蓬船里“蓬头垢面的南国少妇”和“蜷伏在不是自己家里”的“异邦人”的“年老母亲”……的无边苦难,抒发了“我也是农民后裔”的深广忧愤之情,深情地发出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的凝重呼喊,昭示和呼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战。  相似文献   

8.
艾青在1937年十二月所写的这首名作,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在这忧虑里展现了他对祖国、民族命运的赤诚关切。诗篇开始,并不断复沓重现于后文的两句诗,既似写实又蕴含象征意义,它包容着诗人强烈的情感痛楚,和心灵焦灼的呐喊,正是全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史记》中大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调,其内在韵律和外在韵律高度融合的意蕴,揭示了作品的抒情性给历史散文带来的韵味,给读者带来的艺术享受与无尽遐思。  相似文献   

10.
论《浮躁》的多层意蕴张剑桦重读文坛怪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这部洋洋30余万言宏篇巨制,仍感觉到有一定的魅力,甚至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浮躁》又有一种“超前意识”。对于《浮躁》,只有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方能品出真正的味儿。从小说取名“浮躁”,可以窥视出...  相似文献   

11.
《听潮》是一篇声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它记述了作者和妻在海岛“佛国”观赏海景的一段经历,描写了大海的情态,着意刻绘海潮涨落的情景,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大海的壮美图画.文中可闻的是潮声,可见的是大海“幽静”时“和平愉悦的神秘”和“狂暴”时“不可测的可怕的神秘”,但我们从那“幽静”、“狂暴”中也看到作者的身影,听到他那如潮般的呐喊,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似文献   

12.
陶晓跃 《师道》2005,(12):28-29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艾青《诗论·诗与时代》)而蜚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诗坛。特别是抗日战争初期,诗人奔波于武汉、临汾、西安之间,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北方农民带来的日益深重的苦难。那满目疮痍的国土,那挣扎流徙的难民,无不激起诗人沉痛情感的回旋。于是诗人写下了一组关于北方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这组诗中极为重要的一首。在这首满是辛酸、苦楚和沉郁的诗中,诗人以自己诚挚的悲哀,以自己那“农人的后裔”的“流浪与监禁”的身世和“憔悴”的生命,向着“中…  相似文献   

13.
《预言》收集了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34首诗歌。诗集分为3卷,反映出不同时期诗人不同的心灵状态和情绪焦点。诗人从学校到社会,经受了爱情的体验和社会的磨练,由“象牙之塔”里的理想主义成长为现实社会的冷峻批判。《预言》真实的记录了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心灵变奏,具有“自叙传”色彩。诗人对应自己的情感在有意无意间塑造出一个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随着诗人的成长而成熟,经历了由一个“独语”到“思想”再到“觉醒”的发展历程,并具有鲜明的“何其芳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社稷坛抒情》和《土地》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散文园林中的两朵奇葩,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只谈谈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社稷坛抒情》和《土地》的语言平易亲切,明快流畅,丰富多彩,富于音乐美。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交相运用一、二人称,采取与读者叙谈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向读者娓娓道来,这样,我们读着,便觉得句句亲切,字字实在,浅近明白,容易信而服之,产生共鸣。不过,《社稷坛抒情》由于涉及到古人的生活、古代的文化知识,要用上一些古词语,在文字的平易近人这点不如《土地》那么明显。大概正是为了让读者好懂吧,该文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意蕴层由三重层次构成;一是文学审美层,表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二是政治历史层,反映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三是哲学沉思层,体现佛老哲学。  相似文献   

17.
郭启宏的新作《天之骄子》(以下简称《天》)无疑是戏剧创作的一次大突破。该剧因为对人生深刻的审视和哲理思考而显得沉雄浑厚。本文拟就三个层面分析《天》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逐渐成了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对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艺术美的探讨,也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陆文采同志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书,就是一部以现代文学领域内女性系列形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如果说,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母题,那么塑造女性形象的美,则往往是古今作家、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即以现代作家为例,在庐隐、冯沅君、鲁迅、茅盾、丁玲、柔石、曹禺、巴金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即沉浮着一群可歌可泣的女性的精灵。她们大都体  相似文献   

19.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20.
刘高先 《成才之路》2012,(19):33-33
通过解读屈原的《离骚》,找寻屈原受到抑屈而呐喊的原因。通过屈原心灵的激情咏怀,展现一个自我生命存在的历练与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