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创业理念广泛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方式,也是国家、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的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呈现较为落后的状态,这种现象与国家专业教育程度不足、相关师资队伍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欠佳等因素有关。本篇文章立足于高校思政及创新创业教育,并尝试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渗透至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切实增强高校思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构成,面向相同教育对象、承担共同教育使命,有着内在契合性、融合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在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是必然之举。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载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人格品质。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形势与社会发展现状,客观理性分析自身性格、能力、环境与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素质和能力给予足够重视。但当前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势不太乐观,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则可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转化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各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甚少涉及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让学生在创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强学生和教师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养人才,是值得高校认真探索的课题之一。新时代,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可切实推动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提升,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基。因此,在组织、进行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性化的育人计划,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条件,促使学生制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关键在于构建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阐述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关键在于构建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阐述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融合的途径为:树立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师资力量建设;营造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和融合的合理性、可行性。两者的互动、协同和融合,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特征着手,分析两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实现协同育人的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7,(3):106-10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联动具有内在逻辑,两者联动具有现实必要性。实践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因教育理念的偏颇、基础资源建设的缺陷、运行机制的瑕疵等造成两者"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实现课程建设相融、"三个课堂"一体、实践平台相济、教育生态共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促联动的能动选择。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育人目标的共通性、育人资源的共享性、育人方式的共同性和育人成效的共生性,将劳创协同从培育共通教师团队、设置共同育人目标、整合育人平台载体、构建共生评价考核指标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劳创协同机制,有助于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国家鼓励高校加大力度投入创业教育事业,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创业教育整体状态良好,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创新改进。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可从加强师生创业教育理念的变革,实现创业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充分利用地域特征优势,共建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合理建设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增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强化师资内涵深度等几方面着手进行,力求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人才综合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层出不穷,有效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和内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深,因而还存在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精神不及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地位不突出等尴尬局面.文章通过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归纳以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统一性也使得各校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系统性指导。因此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科学的教育模式,对建立我国建立创新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希望有益于创业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不但承担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还具备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功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时,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马俊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从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中,探寻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致力呼吁高校与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重视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共青团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生组织,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等方面起着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共青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阐述,并从基地建设、资金帮扶、项目联动、活动开展、宣传互动方面,提出了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五位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田增润 《天津教育》2022,(19):22-23
<正>近年来,在国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课程融合的重视程度已从尝试探索阶段向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与意义的理解程度,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对思政教育课程融合意义理解的同时,更要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尽可能地找出解决创新创业目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一、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应该予以重视。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协同培养存在欠缺有效协作机制、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因此,构建协同培养机制是提升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高校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提出将高校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同机制。研究认为,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亦可反哺高校实验室创新,为实验室创新提供精准市场导向,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入、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教育优化的选择。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教育目的一致性和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政策支撑、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境,并从理念、文化、团队、平台、体系、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两者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