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在词汇的使用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适应世界各国使用的词汇在不断的产生。而中西认知文化模式的差异导致相同的文化关键词所体现的文化认知模式不同。针对"家"这一文化关键词在中西方认知文化模式中的差异,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作进一步的阐释,并为中国学生的中国式英语学习找出认知文化理据。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人们认知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颜色词的认知。分析影响文化形成的几个因素有助于我们了解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对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影响文化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不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差异,基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结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来探讨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变色"。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6,(1):67-70
以文化语义学为研究视角,以辞典语义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中日"虫"语义作认知模式比较和文化模式比较,探讨"虫"语义在汉语和日语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一个视角认识中日文化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表情     
《教育》2012,(10):6-7
认知"水文化"3月20日,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仙蠡桥水利枢纽参观。当日,该校400多名学生走进仙蠡桥水利枢纽,了解这一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和改善城区河道水质的功能,认知"水文化",迎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新词词汇系统的区别,认知语用上的特点,以及英汉新词和各自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清楚的了解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加深对语言习得中文化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数字是语言文化中特殊的语言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民族所都有其数字文化,在荚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数学功能(数字意义)基本相同,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认知心理与认知模式使得两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的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该文从认知视角出发,通过比较探析荚汉数字习语中9文化内涵的对等性与不对等性,并揭示其形成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荚汉两个民族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7.
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框架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类制度组成。它们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规约,或者体现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文本中,或者体现在社会主流期待中,或者体现在文化影响下生成的认知中。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别是奖励与惩罚,对社会期待的接受力量,以及"理所当然"的自然行为和必然行为。  相似文献   

8.
每个词都有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死"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形式有异,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相同的.讨论"死"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广用和禁用,有助于从语言学角度了解两个民族在文化和思维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许薇娜 《考试周刊》2014,(75):16-17
人们对红色具有双面认知,也就是说,红色既具有喜庆、吉祥、幸福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又具有侮辱、绝交、危险、警告等消极向下的象征意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决定了对语言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在比较韩中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韩中两国文化与语言间关系的深奥,有助于促进韩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使在中国学习韩国语的学习者能够在更好地学习韩国语的同时打下良好的翻译基础。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本文旨在运用扎德的模糊集合论揭示汉语中"两下"的语义模糊性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经验图示与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理论,探究"两下"语义模糊性本质来源。进而基于CCL语语料库分析动词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制约作用,"两下"与"N下"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两下"的表达作用。通过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探究,深刻理解"两下"的运用,揭示汉语的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美版电影《花木兰》塑造的不同花木兰形象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强调"忠孝""妇德"以及民族英雄主义,与美国文化所宣扬的个性自由、追寻自我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以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敏感度,加深人们对母文化的自我认知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中日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是两部家族叙事的经典作品。分别描写了中日传统家族的败落历史。因为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的手法、个人的经历的迥异,造成了两部同名小说的封建家族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两部小说都以家族关系和婚姻情况为叙事的轴线。巴金的《家》,婚姻的故事成为整个大家族败落的纵向条件和追求个性的解放。岛崎藤村的《家》,婚姻的悲剧促使家族溃散的病症和默默承受的苦果。巴金的《家》着重描写了家族长幼之间、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岛崎藤村的《家》重点描绘了家族兄弟间,在"负欠"的观念下,相互帮助或者争斗,都把整个家族推向了败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7):28-29
随着中缅双边贸易、投资的迅速增长,人员交往的日益密切,中缅双方增进了解、加强互信往来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缅甸社会中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仍然存在,影响中缅两国的"胞波"友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缅甸的社会文化因素,达到通过汉语教育教学增进缅甸对中国了解、巩固双方友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汉字文化"一直渗透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将"汉字文化"巧妙地转化在阅读教学的朗读、感悟和想象过程中,这种转化深化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也拓宽了师生对"汉字文化"认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陈玉萍 《海外英语》2012,(9):162-164
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对文化概念理解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也存在与目的语文化的客观地位相符或者不相符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格丽特·阿曼的"文化"概念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和近代翻译小说则在实践层面上论证了只有符合横向文化的主体文化认知才能有助于产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日传统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影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家文化角度出发,比较研究了不同的传统家文化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构成的不同影响,从日本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里得到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启示,提出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展望。期望能对正处于"二次创业"中的中国家族企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8.
崔颖 《考试周刊》2014,(9):22-23
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由于两种语言所处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经济、生活方式等不同造成的文化认知差异,翻译在这种语言转换实践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认知的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因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产生误译。本文从文化认知对翻译的各种影响出发,对文化认知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教学是目前中国高校中正在兴起的一大趋势.它不仅是跨国教育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表现.然而,在国际化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断两元化的问题.这不仅有悖"文化交流"的初衷,更阻碍了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文化进程.本文通过四个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对"国际化"教学进行讨论:首先,可以把中国教育界的"国际化"放置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框架内研究,从而和欧美教育界相关问题接轨,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交流;其次,课堂实践中的中国/外国学生身份认知反映了对自我、文化和代表的核心概念的认知问题,因此在身份认知的框架下讨论就能更好地阐释相关实践问题;最后,当代人类学方法论不仅提供了本文的田野研究方法,而且指导笔者进行国际化课堂的实践.本文意欲提倡在"跨国多元文化主义"框架内对"国际学生"身份的同一认知,以改变目前中国/外国两元身份认知的现状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渐转向,从以往对语言及其幕后的认知普遍性的研究转向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这一视角下,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用法,进一步分析在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之中隐喻的语义差异,并对其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对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