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唐诗中有大量的关于桃花的隐喻。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桃花意象,认为诗歌中的桃花隐喻把花作为源域,人或其他事物作为目标域,诗人将桃花的外表、特性、生长环境等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形成了桃花意象隐喻的映射机制,从而得出桃花映射了女子、爱情、春景、时光、品性、悲情等。  相似文献   

2.
等待花开     
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桃树,春天来到时,我总会搬着小矮凳坐在树下静静地盼望花开。花一旦开了,我就会特别兴奋,特别快乐。欣赏着美丽的桃花,回味着我等待花开时每天坐在矮凳上那傻傻的样子,真是好笑。每天如此,等待花开,那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花开后欣赏花的美丽,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每朵都楚楚动人。花开了,如同我们学习取得了成绩,而等待花开的那一段时间就像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很多,也会收获很多,但花到底什么时候开,我并不知道。我想,只要我在等待花开的时候拥有耐心,总会等到花开的那一天的。学习也如此,只…  相似文献   

3.
童年四季     
正9月14日阴时光在点滴中溜走,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风化了一些烟云,带走了几许的感慨,留下了几份回忆。令我怀念的是童年的四季。春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的花包罗万象,但我钟爱的却是盛放三月的桃花。桃花不是什么名花,但它那种独有的气质使人过目不忘。桃花刚开始只是一个很小的花苞,最大的也不过只有大拇指指甲那么大。待过些日子,花慢慢绽放,粉白  相似文献   

4.
新编生物学第一册(上)增加了《观察花的基本结构》这个实验。实验时间在10月底左右,这时既找不到桃花,也不易找到其他典型的花。为了解决这个时间差问题,我就将桃花做成腊叶标本,人手一份,以供观察。  相似文献   

5.
怎样积累素材、写好作文呢?最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汲取养料。那么,应该怎样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呢? 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各样事物,记在心头,或者笔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就会发现在自己身边随处都有写作的材料。有一位初一的学生周伟写了一篇《我的花母鸡》,文中的花母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在一篇谈写作体会的文章《善于观察才能善于作文》中说:  相似文献   

6.
春不诉伤     
走在路上,无意间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手里拿着一枝桃花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春天已经了。习惯了事物总有一个明确的起始标志,所以当这个春天不声不响地来到我面前时,我惊讶到知所措。冬装还未脱去,你怎么就来了呢?依稀记得小学课文中描写的春天都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也一直以此作为判断春天到来  相似文献   

7.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去散步。走到市委大楼前的花园里,我看到了一棵美丽的树。这棵树一边开着白色的花,另一边却开着红色的花,真好看。我觉得奇怪,问妈妈:“这是什么花呀?”妈妈笑着告诉我说是桃花。我更奇怪了:“桃花都是红色的,这花怎么有一半是白色的呢?”妈妈说:“这是园艺师培育出来的。”园艺师是什么人?真了不起!我  相似文献   

8.
搽耳的桃花     
我喜欢花,醉心典雅脱俗的荷花、倾心妖娆多姿的玫瑰、难忘十里飘香的桂花……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绯红鲜艳的桃花。春天来时,我跟随爸爸妈妈去老家搽耳看桃花。花开时,一朵朵绯红的桃花一团挤着一团.一簇挨着一簇。有白的,有红的,有粉的……好像小姑娘红红的腮,又像天边那抹耀眼的霞光。  相似文献   

9.
和当时很多充满憧憬的年轻人一样,我20岁时也相信爱情是最美好的。我从桂子山出发,穿过广埠屯到珞珈山,看到紫薇、桃花、樱花在沿途开放,看到手挽手的年轻恋人有着比花更加灿烂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十分孤寂。——“对没有爱情的人来说,美好的事物对他是一种羞辱”,一位写诗的朋友矫情地说,他甚至在一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上朗诵了茨维塔耶娃的这首诗,说到爱人的亲密无间,就像一个人的左手与右手,一只鸟的两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爱在掌心     
几年前,我在加拿大住过一段时间.每个周末,我都到贝斯莱恩路东首的一家图书馆看书,在那里,我认识了加拿大的作家卡兰诺老人.有一次,卡兰诺老人邀请我去他的家里做客.卡兰诺老人住在卡林顿公园附近,家里的书房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四壁的橱架上摆着满满的书,而且分门别类,有条不紊.靠窗的桌子上,还放着两盆花,碧绿的叶瓣,顶端开着几朵粉红的花,花像桃花,看上去不如桃花娇艳,却比桃花温馨.老人告诉我,它叫掌心花.  相似文献   

11.
花之笔记     
正一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有种花,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在授课时 ,因地制宜改进教法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花的结构”一节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做法一 :我校地处城市 ,不易采到桃花 ,讲此内容时正好是冬季。我将以桃花为实验材料改为以油白菜花 (菜苔花 )为实验材料。油白菜是十字花科植物 ,当学习“花的结构”时 ,刚好市场上就有卖菜苔的 ,有的花已经开放 ,有的含苞欲放 ,可提前三四天买来 ,将下端浸入水盆 ,放在室内备用。做法二 :从花店买来由马蹄莲、金百合、菊花、勿忘我等组成的一束花 ,插入花瓶。这束花既可以用来引入新课 ,…  相似文献   

13.
姚爵 《湖南教育》2003,(15):40-40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小学生作文时,咬笔头,摸后脑,迟迟打不开思路的现象时有存在。这固然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种动力———作文情感。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桃树》。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激昂高亢的歌声中,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一下子就对平时不起眼的桃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感知,激发情趣。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学生离开了眼、耳、鼻、舌、身的充分感知,作文内容就会空洞无物。上例中,我运用灯片展示“一片桃花盛开的桃林”与“一棵…  相似文献   

14.
桃花缘     
佛说,人是有前世今生的。我是一片花瓣,我来自一朵奇艳的桃花。我已经经历了这梦幻般的三世,在这三世中,我遇见了三个像花一样的女子,她们飘逸灵动却又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学文学的人,但对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好。记得在一九四二年我曾选修过朱自清先生开的“宋诗”课程。第一堂课他谈到苏轼常以一般诗人所不齿的“粗俗事物”入诗,但浑然天成,雅俗共赏,如“欲寻牛尿觅归路”句即是。随后他教我们梅圣俞(尧臣)的游桃花山诗。该诗在他散文式的讲解下显得情景交融,趣味隽永。第二天他要我们把诗中描述的桃花山景物绘出图来。这一下可把我难倒了。我本来是抱着轻松轻松的赏玩态度选读这门课的,而这门课却需要花气力,我觉得很不值得,就把课退掉了。后来很懊悔;觉得读文学作品固  相似文献   

16.
春赏桃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听妈妈说禅台寺的桃花开了,我便要妈妈带我去赏桃花。"哇,妈妈快看,好多桃花呀!"我一下车就大声惊叫起来。"是啊,好漂亮哦!"我迫不及待地投进了桃林的怀抱,仔细地欣赏着桃花。嫩绿的桃叶青翠欲滴,轻轻地托起粉红色的花朵。盛开的花瓣像一把把小扇子,露出了娇嫩的花蕊,吐着迷人的芬芳。那些花骨  相似文献   

17.
篱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并未笑春风。每朵花都有自己美好的希冀与一掠而过的忧伤。还是一株花骨朵儿的时候,我就学会了仰望桃花们高高在上的姿色以及夜晚遥远的星辰。桃花是美丽的,杏花也是。只可惜,牵牛  相似文献   

18.
桃树开花了,一只有害的飞蛾,暗暗歇落在桃花瓣上。凑巧,有只花喜鹊在枝头跳舞,它一伸嘴便收拾了飞蛾。"喳喳,桃树,你看见了吗?我帮了你的大忙。"花喜鹊蹦跳着,尾巴一翘一翘的,兴奋地喊道:"我啄掉了一只坏蛾子,除掉了一只大害虫!""谢谢,谢谢。"桃树摇晃着叶子和花瓣,连声说道。花喜鹊得意忘形,它"喳喳"地叫着,飞向天空,四下里报告这件大喜事去了。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6日晴我的家乡是一个鱼米之乡,有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就是洞庭湖。洞庭湖两旁有堤岸,堤岸上栽种着无数柳树、樟树……春天,草地上开满了花,有迎春花、桃花等等,这些花把洞庭湖装扮得格外美丽。夏天,有许多人在湖边乘凉,一家人在一起感受湖水的平静。秋天,树叶黄了,微风一吹,像蝴蝶  相似文献   

20.
梦絮·水晶     
我知道水里的世界晶莹剔透,我也知道很美很美的种种总是好脆弱好脆弱,好容易破灭。纵然这种种就在我眼前,我也不能伸手去触摸。我知道有许多事物都经不起岁月的蹉跎:花的容颜、我的心愿还有当月许下的诺言。昨夜花与月的相逢、化成此时无边无际的思念……我知道每个梦都有尽头,不论睁开眼是愁是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