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不必推敲“韩愈在月夜里听贾岛吟诗 ,有‘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 ,劝他把‘推’改成‘敲’……古今人都赞赏‘敲’比‘推’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区别 ,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区别。‘推’虽然鲁莽点 ,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的他“推” ,足见庙里只有他一个和尚……所以我很怀疑韩愈修改的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这段文字引自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二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联中 ,究竟是“推”门好 ,还是“敲”门好 ?韩愈说“敲”门好 ,好在哪里 ,韩愈…  相似文献   

2.
路啊路     
听人说,那儿是一条路,是一条悬崖上的路。那儿有石峭,那儿有深谷,那儿有豺狼虎豹……听人说,那儿是一条通往那座神秘传说的金山的路!还听人说,那儿是一条路,是一条通向天堂、通往地狱的路……啊!那路,好绵长,好神秘!脚底有路,岁月有路。有那么一天,就那么几个不信邪的人,带着镰刀火种,挖掘铣刨,带着野蛮与无知,开始了在那路上艰难的跋涉。岁月的沧桑如刀刻般印在他们那似乎兴奋,又似乎沮丧的脸上……“爸爸,等等我!”稚嫩的童音穿过山谷,在那路上萦绕、颤动……“儿啊,娘等你归,死而瞑目……”风霜来了又去,枫叶红了又红,可怜的孩子蹒珊着在…  相似文献   

3.
拜读《文物》1 998年第 6期李裕群先生所撰《驼山石窟开凿年代与造像题材考》(以下简称《驼考》)一文 ,令人颇受教益。但窃认为其中尚有两个问题似不无再作一点探讨的必要 ,故呈此文 ,以期就正。一、僧盖其人是否不载于僧史山东青州驼山石窟第 3龛中刻有“像主乐安郡沙门都僧盖”的题记 ,《驼考》认为“僧盖者 ,僧史不载”。我意此说恐怕不尽确凿。因为《续高僧传》卷 2 6载有《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盖传》 ,现将其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释僧盖 ,恒州人。曾游太原 ,专听《涅般木》。晚至洛下……后入京师 ,周访禅侣 ,住大兴善 (寺 )……仁寿二…  相似文献   

4.
千万买邻     
南朝有个叫宋季雅的人,愿出惊人高价买一处房子。您花这么多的钱,就为了买这处房子?对啊!你们不知道,我就是想和僧珍做邻居啊!僧珍?他倒是个难得的好官!可不!僧珍大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廉洁奉公、平易近人……我接近他,是为了向他学习。一天,僧珍与宋季雅在路上相遇了。听说,您买这房花了一千一百万,这也太贵了!不贵,不贵,我其实是拿一百万买房子——剩下的一千万,买的是您这位好邻居啊!啊!千万买邻$张帆创意美术工作室~~  相似文献   

5.
想来,老祖宗仓颉创造象形文字时,为分辨人的数目,可能使用木棍。一根木棍平放,像一人躺着,表示一人,二根木棍并放示二人,三根木棍示三人,即成数字一、二、三……简单易记又准确客观,不容置疑。若硬说人是一只脚,恐怕会骂:“好吧,砍下这厮一条猪腿,卤熟下酒。”数字从创造那天起,就是为着准确、实在、科学、客观地记录万事万物的数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会说人有两个脑袋三只手四条腿。社会愈发展,科学技术愈进步,计数手段就愈先进,数目记录就愈精确愈细微,也就愈能科学反映客观事物及规律。晋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5……南宋哲学家朱熹追求确凿不移,曰:“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相似文献   

6.
愈帮愈忙     
……买鼠…………猫…………网……买了猫,买了网还带一包耗子药,外孙一定很高兴。我说的鼠是鼠标。猫是上互联网用的……愈帮愈忙@胡军~~  相似文献   

7.
与儿童相处的时光是美妙的,童心,引领我在三尺讲台上与他们一起成长。不经意间,他们会给予我感动;很多时候,他们的透明与纯净里折射着真理。而这些,藏在每一个与儿童相处的微小的不起眼的日子里。一堂作文课,我让孩子写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你们喜欢谁呢?”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要告诉我,有的说喜欢妈妈,有的说喜欢老师,有的说喜欢樱桃小丸子……我笑了。孩子们心里装着那么多喜欢的人,疼爱他们的亲人、纯真的卡通人物、教导他们的师长……他们感受到了世界那么多的温暖与美好。  相似文献   

8.
节选文段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②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节选自张岱《夜航船》)注释①拳足而寝:蜷缩着睡觉。②澹台灭明:春秋时人,为孔子弟子。澹台为复姓。  相似文献   

9.
让经典说话     
昕孺 《大学时代》2006,(3):33-33
明朝才气丰赡的小品文作家张岱在他的名著《夜航船》序中,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明灭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  相似文献   

10.
初谈佛教石窟供养人项一峰供养人,简单地说是将私有财产奉献给别人或社会团体的人,奉献的私有财产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追溯它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同时产生。佛教供养人,无疑佛教产生的第一天就出现。佛教界通常所讲供养人,是指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人。若狭义依...  相似文献   

11.
话“圆”     
编者推荐:先说"圆周"后说"圆心"——层层深入,含义深刻。身为地球人,岂能不识"圆"?画个圆更是易如反掌。然而很少有人能画得有笛卡儿老先生那么好。笛卡儿当年指着画在地上的一个圆说:"此圆所包容部分愈大,  相似文献   

12.
幼时听外婆讲则笑话:说古时一庙中住着几十号和尚,分工特细,一顽皮小和尚专门干洗菜的活儿。日子久了生厌烦情绪。一次,他朝洗好的菜中撒了一泡尿,以发泄不满。待众僧吃毕忍不住好笑,便又说了出来,众僧大怒,小和尚将受皮肉之苦时,老方丈阻止说“眼不见为净,罢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说:文人还是人……,心里就仍然有是非,有爱憎;但又因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我们自然不敢自称文人,但深爱作文的我们却有着强烈的愿望,梦想着内心的激动与安静、  相似文献   

14.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初春.有一个人要远行,把自己山上的居所托付给一个朋友照管。主人是个很爱卫生的人,在家的时候常把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棵杂草也不生长。朋友生性懒散.不像主人那么勤于整理。过了几日,院中石凳旁边竟长出几棵绿色的不起眼的小草,叶子薄薄的、长长的,很象林间野生的幽兰。  相似文献   

15.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 “一个人的生命坡度有很多——如果你是一个玩物丧志的人,那么勤奋进取是坡度;如果你是一个过惯了舒适生活的人,那么艰苦的磨练是坡度;如果你是一个铺张浪费的人,那么朴素节约是坡度……”试想,在幼儿成长阶段,什么才是幼儿所需要的坡度呢?  相似文献   

16.
蜀之僧别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绵延曲折,凹凸不平,崎岖难越,疾走不可得,岂敢有去远方的想法……山的这边是山,山的那边还是山。有一个四周是山的谷底,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清澈见底。风儿把落叶吹入溪里,微微荡出几圈涟漪。春去秋来,没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样子……在这宁静的山谷里生活着两个僧人:富僧和穷僧。日子仍旧宁静地流淌……一天,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个足以让这个山谷沸腾的消息:有一个叫南海的遥远地方,住着一位高僧,年高德劭,修炼成佛。谒拜他是每一个僧人的终极梦想。两个僧人极力准备行程。富僧先是准备银两,新做了一辆马车、一艘航…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第八节《隋唐文化的繁荣》中说:“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有学生问:既然僧一行能够用科学方法测量子午线,难道他不知道地圆学说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僧一行是如何测量子午线长度的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南方到达交州,北方抵达铁勒,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领导的,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他们在河南的白马、浚仪、扶沟、上蔡等地测量了夏至正午日影长和北极高,又用…  相似文献   

18.
萤光笔会     
参加交流的精彩片断:我一手拿着那老式雨伞,一手握着车把,低着头走在几个同学的后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看见我手中这把雨伞会怎么说呢?他们一定会说:“看,那么老的雨伞了,还不丢掉,真是够可怜的了……”我愈想愈难过。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我的雨伞被猛地一掀,居然没有变形。我偷偷抬眼看其他同学的雨伞,只见坏的坏,翻的翻,一副残花败柳的样子,只有我的这把老式雨伞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9.
阳光不言     
悟远和悟静是寺院里两个有志向的小和尚,参佛悟道很有灵气.悟远性格张扬,而悟静则言语不多.渐渐地,悟远崭露头角,成为寺庙众僧都看好的、将来定会有作为的高僧. 一天,大师准备挑选一人远道取经,众僧普遍认为悟远为第一人选,将来必成高僧.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师却选择了平时不善言谈的悟静.众僧问大师为何选悟静,大师说:“阳光不言.”众僧十分不解,请大师解惑.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宝殿"呢?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具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地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也说,佛指释迦牟尼),"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所在之殿,就是"三宝殿",也称"三宝地"。其中,"佛"是佛事活动的场所,例如"大雄宝殿";"法"是珍藏佛经的处所,例如"藏经楼";"僧"是和尚燕息(睡觉)之处,例如"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