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海出版公司《解忧杂货店》被爱好东野圭吾的读者誉为《白夜行》后最受欢迎的作品。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书中就此展开了一个个故事: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  相似文献   

2.
《解忧杂货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运用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从虚实转换的多重时空、人物的心灵困境以及作品的主题透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拟从全新的视角对东野圭吾的创作技巧进行探讨和挖掘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烦恼……听起来根本是如同哆啦A梦漫画中如果电话亭一样虚幻而又不切实际的梦幻之地,居然就静静地伫立在偏僻的街道一角。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邮件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三十年里,解忧杂货店除了贩卖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提供这样消烦解忧的咨询。来店里咨询的一开始只是一些调皮的小鬼,问的问题也只是  相似文献   

4.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自在中国发行起一年之内就创下了百万销量,且好评如潮。《解忧杂货店》绝对不是东野圭吾最有分量的作品,但何以在中国的受众面如此之广。结合作者创作小说的时期以及现今的一些社会现状,笔者在本文中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解忧杂货店》的中国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90):13-14
东野圭吾是近年颇受好评的日本作家。作者从救赎角度解读《解忧杂货店》一书,指出人性在彷徨迷茫中的成长,于己于人都是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东野圭吾小说《解忧杂货店》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野圭吾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风靡亚洲,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搬上银幕。本文用叙事学相关理论解读他的作品《解忧杂货店》,其中叙述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结合以及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指导下的社会派风格的表现成为该书叙事最值得关注的两点。  相似文献   

7.
初次遇到《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是在一次晚自习值班的时候。所在班级前面的墙角有一个读书角,里面放着一些图书,作为一名高中专职的心理教师,我一眼就被《解忧杂货店》的书名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日本的东野圭吾。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书中描写的解忧杂货店是怎样的呢?它的店主是谁呢?店主是如何帮助有烦恼的人解忧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拿起这本书来阅读。晚自习时间有限,我只是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这本书。它由五个故事组成,大致情节是,三个年轻的小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间废旧的杂货店,并且无意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这间杂货店中有一个牛奶箱,可以收到40年前人们的求助信。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时光闭合,成为一个温柔的轮回交错的环,你将在过去和未来的生命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在流逝的日子里面,有许多奇迹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所谓瞬间的选择决定一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该怎么做?"写下本书的总是用冷峻目光看待人性的东野圭吾这样说。《解忧杂货店》,一个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带着暖黄色灯  相似文献   

9.
《解忧杂货店》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一部非推理小说。在该作品中,作者非但没有制造凶杀案与寻找真相的紧张感,反而给读者带来满满的感动以及拼搏向上的正能量。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除了选材精妙之外,他通过灵活变换叙述时间是小说的叙事时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从而使五个故事环环相扣,结构十分独特。笔者试图以时距为线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口气读完《解忧杂货店》,我才感受到这本没有罪案没有侦探、被称为非东野小说的独特魅力。如果说读《白夜行》是在黑暗中行走,只能以微弱的星光来照亮自己的旅程的话,那么《解忧杂货店》便仿若是在初春晴好的午后,明媚的阳光能给予人延伸到心底的淡淡温暖。故事的开头,三个行窃后四处逃跑的无业青年,无意间在躲藏  相似文献   

11.
文艺心理学上把创造一种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新的形象的想象称作超现实想象。《庄子》中的想象极富变幻与夸张的特色,主要缘于超现实想象的广泛运用。庄子运用超现实想象,与他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思维方式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被赠予漫长岁月,却未曾悉心念想如何过好,岁月中有太多讲不清道不明的困惑与巧合,每一种境遇都会默默敲击着我们最脆弱的地方。行程碌碌,往来幢幢,脚下的每一步都是一种觉醒,有人愿在前行途中停下为你撑伞,有人执着于前行而无视一旁忧虑的你。前行时,我们往往会忘却拂拭沉睡的  相似文献   

13.
朱爱秀 《文教资料》2005,(25):27-29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学的伟大著作,其意义之深远是不可轻易否认的。《文通》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不仅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语法学系统,更重要的是它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观念——语法学的观念。马建忠明确指出,对语言的研究决不能满足于一字一义一音的得失,而必须去探索那“历千古而无或少变“”贯乎其中”之“一成之律”,即“所以集字成句读之义”的葛朗玛。正是这一语法观使得《马氏文通》改写了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马氏文通》使中国的语言研究与西方接轨。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表现爱情题材的优秀作品,写的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生张珙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后(扌刍)弹词》(也叫《西厢记诸宫调》),辗转流传,几百年来,不少人通过诗歌,小说,说唱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它,到了《董西厢》,它的主题,人物和情节,都已基本定型,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王实甫另辟蹊径,用杂剧这种形式对它进行了再创造,使这一传统题材,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其出现,使《董西厢》等表现崔张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而被人遗忘.后来仍有不少人陆续写这个故事,但都难以逾越《王西厢》取得的成就.甚至在整个古典文学作品中就表现的爱情题材而言,也很少有超过《西厢记》的影响的.如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无论其反理学的创作目的还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主题,主人公的判逆性格,都比《西厢记》更为自觉和强烈,但就社会影响来看,它没有能够达到《西厢记》的广泛程度.  相似文献   

15.
骆宾王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是出仕做官,建立功名,同时又崇尚英侠,尊重自我。这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然而当这些不能实现时,他显得忧郁愤懑,并逐渐将视线转向隐逸,向往自然,企图以此来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获取新的人生乐趣。  相似文献   

16.
17.
<正> “《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金瓶梅》一书,作者抱无穷冤抑,无限深痛,而又处黑暗之时代,无可与言,无从发泄,不得已藉小说以鸣之。” “嗟乎!嗟乎!天下有过人之才,遭际浊世,抱弥天之怨,不得不流而为厌世主义,又从而摹绘之,使并世之恶德不得少自讳匿者,是则王氏著书之苦心也”。……  相似文献   

18.
《到灯塔去》是一部探索人生意义,追求光明生活的杰作。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的研读,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受思潮的影响,指出小说体现了作者对情感世界的否定,对理性世界和艺术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卖火柴的小女孩》描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几次擦燃火柴的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突出了现实生活与希望幻想之间的强烈反差,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孩子的热爱和同情。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为线索  相似文献   

20.
芽盾的《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之作。然而千密难免一疏,正是在这篇大手笔的力作里,却有两处出现了令人遗憾的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