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戎性格复杂,据《世说新语》、《晋书》等文献,王戎有“才”有“情”,但也有与“才”、“情”相悖的“伪”.之所以有“伪”,这是由时代潮流、自身变化和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王戎“才”、“情”、“伪”看似矛盾,也恰恰因为这种矛盾冲突而显得真实.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中王戎是一个吝啬到骨髓的人物,然而他又是一个十分多情重情的人物,他会做出"钻核卖李"这样的事情,又会说"情之所钟,正在吾辈耳",历代学术名家多认为王戎的吝啬是本性,而慷慨和重情是伪装。本文从历史和人情的角度来分析王戎形象矛盾的根源,认为王戎的慷慨和重情是本性,而吝啬则是一种伪装,并进一步分析他伪装吝啬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正直单纯是堂吉诃德多方面复杂矛盾性格的基础与核心。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性格元素对其行为的支配影响,以及在其性格中的表现,又从作者给人物取的绰号——“大善人”和客观上形成的效果来证明,我们找出的堂吉诃德性格基础和作者的设计塑造是一致的。最后得出结论:堂吉诃德性格的特殊就在于他有一个充满矛盾性质的性格基础,由此带来整个性格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5.
上期问题解答:如果真的用火柴棍摆一下,你就会发现:规定一边必须是一根,无论用多少根火柴,也不能摆出不等边三角形,而只能摆出等腰(包括等边)的三角形。可是,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却不那么容易了。先让我们来听一个“路边李苦”的故事:古代有个学者叫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一天,小王戎与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玩,看见路边一棵李树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小朋友们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跑过去,爬上树就去摘李子吃。惟有王戎不为所动,还叫小朋友不要去,说李子是苦的。小朋友谁也不信,等把李子吃到嘴里,才发现李子真的是苦的。大家都很奇怪,王戎连吃都没…  相似文献   

6.
歌德是怎样描写浮士德的性格矛盾的?促使浮士德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歌德把浮士德的性格矛盾作为一个层迭的过程来描写。其次,指出这是浮士德不断抛弃旧的自我,走向新的自我的过程,是其自身的不断否定。最后,论述了浮士德形象的典型性。通过浮士德自身的否定和思想性格的演变,展示了整个新兴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精神发展的过程,认定了人类在矛盾斗争中才能求得前进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7.
古时候的一天,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边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路  相似文献   

8.
王戎是西晋的一位大大的名士,名列“竹林七贤”之中。古代人最注重守孝。父母死了,做儿子的几年之内都不能再担任官职。守孝期间,孝子要痛哭流涕, 不吃肉不喝酒,更不能穿好衣服。王戎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却不遵守这些规矩,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说课的主题是“品文言故事,赏神童风采”。笔者将围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讲述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经典故事,展现其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故事,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有两条。  相似文献   

10.
老舍和郁达夫最根本的一致性是爱国主义精神。1978年6月3日,首都各界为“著名爱国作家”老舍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而郁达夫的墓碑,则刻着“爱国诗人郁达夫之墓”。 老舍和郁达夫,性格的结构形态相同:由主导性格和几组性格侧面交织成矛盾集合体。老舍主导性格是严肃深沉,轻松幽默,还有几组矛盾的性格侧面:既善良随和,又恩仇分明,决不苟同;既谦虚谨慎,又相当自信;既存燕赵义士的侠气,又有古都残灯末庙的遗风。郁达夫主导性格是卑己自牧,忧郁感伤,也有几组矛盾的性格侧面:既孤僻内省,又旷达坦率;既柔弱温和,又嫉恶如仇;既自尊孤傲,又自谦乃至自我作贱;既自怜自爱,又自我戕害。可见,伟大是由复杂和矛盾构成的。伟大作家的精神品格,是个复杂的存在,是矛盾的集合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人林语堂,始终是一位"边缘人物",他在理论上宣扬"出世",而在实际上不忘"人世",这种互相交替的生活态度,是他思想与性格矛盾的主要根源.他一生都漫步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上,他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东方文化,又用东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西方文化.他的人生哲学是"中庸"、"闲适",但在政治这个敏感问题上,却走向另一极端,这是他性格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其性格的复杂性世所公认。本文认为,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源于其矛盾性。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勇敢与怯懦、冷酷与温情、焦躁与谨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的出现,这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离不开集中的矛盾冲突。例如荆轲的性格展示于荆轲刺秦的矛盾冲突,项羽的性格展示于鸿门宴中,林冲的性格展示于一系列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审美情感的复杂性、矛盾性可以从虚境与实境的矛盾、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以及景物组合的矛盾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造成毛泽东诗词审美情感复杂性、矛盾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当是他性格的多面性与创作情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他也为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赋予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哈姆雷特是乐观、冷静、善良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忧郁、急躁、充满疑虑的。《哈姆雷特》正因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闻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了论述,从而看到了他性格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民族是个很复杂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本文试图从日本处理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态度来分析日本民族性格,并以此作为对中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原理,用唯物论辩证法来揭示文学创作中的一系列矛盾原则,构成完整的艺术辩证法法则,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最显著的特色。本文拟就这一论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典型构成的矛盾原则 茅盾的典型观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典型观。关于人物典型,茅盾作过这样的具体论述:“我们要写木匠,只观察了张三这一个木匠是不够的,要观察各地各种木匠,把张三李四等许多木匠曲性格总合而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作品中的某木匠的身上。要使得这个木匠的性格包括两方面:一是木匠这个阶层所共有的性格,二是作品中此某一木匠所独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王戎端面     
王宝琪 《作文大王》2014,(12):36-36
王戎是古时候的神童。有一天,王戎到一家饭铺吃面。店小二知道王戎很聪明,想试试他,就对他说:“小客官,自己去厨房端吧!可以拣满的端。” 王戎答应了一声就来到厨房,一看,所有面碗都装得满满当当的,汤也漫到了碗边,热气腾腾的,空手根本就没法端。  相似文献   

19.
一、初读课文,读通故事 师:同学们,这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师: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也要注意停顿.要在"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谁"后面停顿,(出示:王戎/七岁、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看看这几句话,谁来读?  相似文献   

20.
路边苦李     
《小学生》2005,(6)
讲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有一次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果实,沉甸甸地把树枝都压弯了。别的小孩都争抢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