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意在告诉我们只有多体验生活、多读书,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绝妙。而今,学生"作文头痛"已经成为共性问题,学生不愿写作也害怕写作。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验生活,敞开心扉直面作文,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细致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2.
华睿 《老年教育》2002,(11):24-26
2001年2月16日,一位名叫阮永兰的82岁老人,走进了安徽省老龄委创办的婚介所"爱之桥",平静地告诉工作人员:"我想征婚."工作人员听说她已82岁,不禁大吃一惊,小心翼翼地问:"老人家,你来征婚,儿女知道吗?"性情泼辣的阮奶奶不高兴了:"我自己的事从来都是我自己做主,与儿女有什么关系?"大家一听,顿时对这位果敢的老人产生敬意,立即着手帮她办手续.  相似文献   

3.
董世军 《成才之路》2014,(15):36-36
正近日,读到一篇《谈解读》的文章。文中说道,有一位作家小时候读书,在学习"朝辞白帝彩云间"这一诗句时,他把诗中的"白帝"理解成一位穿着白衣服的老人。他觉得很美,这一美的形象一直留在他心中,直到成名以后还牢牢记着。文章接着说,这一解读是错误的,但它是美丽的。这种美丽的错误带着个性的烙印。它没有影响作家的成长,它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文章还说,错误的个性化解读,尚且具有如此价值,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拼命追求标准统一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4.
起航     
正[创作感言]写作,首先是我的职业的一部分。我觉得,做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不可思议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语文老师是一位热爱写作的人,他的学生自然也会和写作走得更近。写作,同时也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将别人休闲娱乐的时间拿来读书写作,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最佳的休息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提升。读书写作,使人远离庸俗,令人精神丰盈,让人收获最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好文章是在作者在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写出来的。写文章就像盖房子,不准备充足的砖木沙  相似文献   

6.
不用技巧的技巧,就是写作中最大的技巧。点击一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书是一种自我的净化。在生活中,当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只要尽可能把一切说清楚,文章就自然天成了。请看──  相似文献   

7.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费力挤上公交车。乘务员见状就说:"哪位乘客给抱孩子的乘客让个座,谢谢了!"过了一会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站了起来说:"到我这儿坐吧。"抱孩子的妇女见是位老人给自己让座,连连推辞。正在两人推来让去时,坐在老人后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充实     
我曾读过一则故事:美国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先生放下操劳了一辈子的农场,去读大学。他的邻居惊讶地说:“天啊,你要去读大学,大学可是要读5年的。等你毕业的时候,你可就65岁了。”这位老先生平静地说,我不去读书,5年之后不也是65岁吗?老人豁达坦然,恬淡超脱的。C境,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一篇名为"读书乞丐"的微博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在这篇微博公布的照片里,一名老年乞丐在寒风中教身边的小乞丐读书。在大家的关注下,老人和孩子被送到了洛阳市救助站。老人叫何海昌,今年68岁。那个小孩叫何仙童。老人说,他和孩子并不是祖孙俩。他曾帮一个收养弃婴的人做工,离开时由于没人照顾那个弃婴,老人便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取名何仙童,孩子今年已经11岁了。  相似文献   

10.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11.
裴蕾 《老年教育》2014,(10):7-7
<正>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用一颗善良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十多年风雨无阻捡拾废品,捐助八万多元善款救助了多位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叫胡新有,出生于河南郑州金水区一个贫农家庭,今年已83岁。雷打不动的"事业"胡新有老人眼不花,耳不聋,面色红润,声音铿锵有力,他说,这是当兵的经历和现在注意养生的功劳。  相似文献   

12.
享受     
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先后用了17年的时间,精心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后来,这床拼花棉被入选参加了民间艺术展,并引起观赏者的极大兴趣.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您用17年的时间缝制一床棉被,难道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享受.17年来,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  相似文献   

13.
讲究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多读书,多读佳作。"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栏目撷取小小说名篇并配以写作指导。这些故事文字隽永,感情真挚,寓意深邃,蕴含哲理。在增广你读书见闻,引发你深刻思考的同  相似文献   

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大家熟知的古诗,说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读书对于写作的影响,如同生活对于写作的影响一样.这种影响有的有形,有的无形.书读多了,这种影响便会在你的潜意识中发挥作用. 邹韬奋曾说,勤读,眼界会开阔起来,对写作技巧的改进有很大帮助.鲁迅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7日清晨,扬州一位73岁的老太太不小心在菜场大门口摔了一跤,一位小伙子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老人,但小伙子的朋友却称"如果老太太说是你撞的就麻烦了",小伙子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于是再次摔倒在地上,本来较轻的腿伤变得严重了。南京彭宇救助一位受伤老人被判担责赔钱之后.在路上顺手扶起一位倒地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今人对这一问题难以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从古人那里寻求一点破解的智慧。朱熹的读书法常为世人称道,如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熟读涵泳等,但其作文观却常被人所忽视。一、读书读书还为写作,能入还需能出。有人说朱熹不重视写作,强调多读书而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该如此,就是老师不断地"讲"课,学生不断地分析研读课文,读多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高了。这一观  相似文献   

17.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告诫青年不要让"小说写法"之类的东西骗了时间和钱,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共计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贠振东 《甘肃教育》2014,(13):45-45
正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阅读这种主客体之间的"对话"是悄无声息的。通过这种"对话",使读者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产生了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思维随着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于书杰 《成才之路》2012,(14):13-I0008
正在与同学们的反复接触中,我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要叫我说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妙的作文写法,写作是硬功夫,功夫不到家,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硬功夫实际上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基本功。我个人认为,要想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就要做好三件事:读书、观察与思考。打个比喻,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要有血肉,有骨骼,有灵魂。我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读书,才能使所写文章有血有肉;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确立文章的骨骼;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使文章获得灵魂。如果脱离这三个过程想写好文章,那么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