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他以反对极权主义和追求自由著称,其代表作《1984》和《动物农场》是两部享誉国际的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对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王小波有重大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及其文本中对于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但二者的艺术追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王小波发展了奥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写作模式,并追求诗意浪漫和繁复多变的小说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7,(2):80-83
多丽丝·莱辛特别关注女性的精神世界,其作品《天黑前的夏天》通过地理空间的转移,表现女主人公对自我存在的探索。女主人公经历自我相遇及自我回归,在自我接受后收复个体原有的自由生存空间,改变非人化的生存状态,突破同一化的精神奴役,从日常觉知中开展对"尚未"的内在追求,创建西马式的乌托邦空间。莱辛以其独特的空间感知,既反衬了当下西马式乌托邦空间的缺失,也为人类生存困惑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3.
扎米亚金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联众国"的管理处处体现了阿伦特所界定的"极权国家"要素,学界也一直着力于对小说的极权要素进行分析,但却鲜有人从性这个层面进行切入。笔者认为,联众国之所以能完美地统治"号码"们,就在于其对性的控制和管理,而完美统治的动摇,也正在于性作为一种革命动力的反抗。本文首先将对性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梳理,其次再从文本入手分析极权统治下性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扎米亚金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主题。对当代乌托邦出路的探讨,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理论认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格非系列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表现了以陆氏家族三代人为主的一些理想主义者,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追求乌托邦的理想与实践,以及失败的最终命运,对中国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情结予以现代审视;对乌托邦的一些核心理念,比如平等和自由,予以辩证思考;对乌托邦的当代走向寄予期盼。当代社会人们对于乌托邦的展望,其实是对于人性复苏的期盼。抛弃虚幻的天国梦想,着眼当下人性建构,这是当代乌托邦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谈起反乌托邦,相信《1984》《美丽新世界》这几个名词已经跃入脑海了,但大多数人心中仍有疑问:什么是反乌托邦?作为青年人,我们读它有什么用?从定义上讲,"反乌托邦"发源于"乌托邦"。"乌托邦"是哲人们构想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虽然每个"乌托邦"都不尽相同,但基本能用自由平等、物质精神财富极度丰富这两个特点概括。而"反乌托邦"则由于翻译问题,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我最初理解的"反对乌托邦"就是错误的。相反,港台的  相似文献   

6.
从对待科举、仕途、世俗、道与艺的关系等方面看,姚鼐经历了一个由奴才意识到主人意识的嬗变过程。支撑这个嬗变的,是姚鼐以自我为主体的独立意识,是以古之"君子"、"大丈夫"为楷模的人格精神。它无论在人生道路或文学创作上,皆具有一定程度地挣脱封建桎梏,追求个性自由、文体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07,(23):102-104
"小国寡民"式的受活人因为外面"圆全人"的粗暴统治而将"乌托邦"的梦想击碎,阎连科在看似荒诞的小说《受活》中,寄予了满腔深情的忧患意识和无可奈何的道家"无为思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所激活,使西欧哲人凭借对中国的想象批判现实,表达变革社会的要求,形成了乌托邦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中现代性的分裂,又使这种乌托邦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反映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乌托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保持了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有其局限性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铁杆球迷,竹竿都谈不上,但这不妨碍我像许多球迷一样喜欢世界杯.在我看来,世界杯是人类给自己的奖赏,更像是一种"乌托邦",见证了我们对平等、自由与创造诸价值锲而不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天使》中以主人公哈格近一世纪的人生经历为透视镜,成功地塑造了与"家中的天使"形成鲜明对照的"石头天使"哈格。哈格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自由和独立,逃离父权、夫权和子权的藩篱,逃离菲勒斯中心世界,不再甘于成为男权统治意识下的附属品和牺牲品,是一个时刻在探索女性生存意义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个性的作家,奥威尔一向被认为是"反极权"与"反乌托邦"的斗士,这在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动物农场》与《一九八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奥威尔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怀着无比沉重和悲悯的情怀直面社会的苦难和极权的压迫,以极大的勇气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体验着下层民众的贫困与失落,对人类的困境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与同情,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尊严,难怪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评论家V.S普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精神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与人性根基的自由精神,是对人的有限性与生存状态不完美性永远说不的超越精神.反乌托邦主义话语遮蔽了乌托邦精神,现代人"类"的丧失与社会"犬儒化"的存在状况又导致了乌托邦精神的失落.重建乌托邦精神是时代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这一精神的重建必须在康德与马克思之间寻求"信仰"与"运动"的张力,通过对这两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实现有效的整合才可实现,在"信仰"中点滴地创造"运动"的历史契机,在"运动"中加强"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班牙"98"年代作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叙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图拉姨妈》讲述了一位集姐姐、姨妈和母亲身份为一体,名叫图拉的女人的一生。在这部百十来页的中篇小说中,我们看到女主人公图拉一直致力于构建她心目中的乌托邦,将自己关于纯洁、平等以及对慈悲的理解投射到她打造的蜂巢式家庭中。本文试图从图拉对乌托邦的建构、思想理念以及对乌托邦最后的反思入手来分析图拉姨妈的心理特征,得出图拉毕生追求的是一种纯洁、平等、慈悲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4.
艾晶晶 《鸡西大学学报》2015,(4):105-107,124
庄子的自由境界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而陶渊明的自由境界是一种相对的自由,是把庄子的自由思想"人间化",从而使庄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触不可及的。庄子与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精神世界,与真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社会理想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摒弃,表现出积极地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泰州学派发扬光大了王学"狂"的本色。创始人王艮以"百姓日用是道"开拓主体自由的审美心意,颜钧的"制欲非体仁"大胆承认欲望之美,何心隐的"育欲"与"寡欲"则转向实践乌托邦社会理想的狂热情感。"狂"是情与欲的历史突围,是放纵感官享乐的欲望结构与渴求理想实现的情感结构之间生成的张力。泰州学派富有异端色彩的思想,冲击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明代中晚期推动巨大的文艺思潮的来临,主要表现在以提倡俗文学表达了他们对平等的向往,以"至情说"表达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是泰州之学在文艺领域的延拓。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为广大读者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狂欢化色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分析《格列佛游记》中"全民狂欢"状态的特有逻辑,探讨"狂欢式"设定的双重性,挖掘"狂欢色彩"背后展现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旨在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小说的文学意蕴,帮助读者理解斯威夫特关心国家、社会的心情,同时也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上的自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自由权利,总是同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政治上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实现其阶级统治,维护和巩固本阶级利益,规定、支配以至剥夺被统治阶级的自由权利。就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只能为统治阶级所享受。有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统治阶级不受压迫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阶级享受的政治自由就是绝对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来被人们解读成新文学"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象征,然而仅就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而言,其实它不是走向了"自由"或"解放",而是走向"规范"与"束缚"。中国传统小说那种超越现实生活真实、超越科学逻辑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受到了全面排弃,而被新文学作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现代文学,其非理性的艺术想象也在中国失去了被理解和被接受的合理土壤。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被严格束缚在现实逻辑、科学常识和社会意识之下,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把握和对艺术审美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是上个世纪反乌托邦的重要代表作,以政治寓言的方式揭露了人类历史中一段悲剧,是那一代饱受战乱之苦的知识分子对极权主义政权和乌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本文将《动物庄园》中的故事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美好的乌托邦思想的演变到人间悲剧的路径与特征,提出人类应当深刻反思的问题,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智者>一书中,福尔斯勾画出一幅"精英"与"大众"之间动态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蓝图.该书从自由、平等、教育、金钱等多方面论及这一动态关系的意义和实现形式.他在借鉴多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的同时,更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改良愿望.该书可以说是其全部小说创作的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