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思维特点、审美态度及审美方式等诸方面初步考察了禅宗美学对苏轼艺术创作的影响。禅宗美学反理性的思维特点为苏轼所援引,这使他的一部分作品充分强调了个体情感的抒发和文学真正内涵的市度;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苏轼援引禅宗美学“见象而离相”审美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其以寓意于物而又不滞于物为主要特征的诗境特点。  相似文献   

2.
英国当代美学家特里·伊格尔顿以审美意识形态为核心,在审美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存在中确立了他的激进的美学立场和美学批判原则.他的激进的美学锋芒进一步强化了审美话语的现实介入功能和美学批判的现代意义,并对当代美学批判精神的赓续和弘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他的激进美学主张也带有很浓厚的影响审美实践的理论主义缺陷,为此,他的激进美学主张也必须面对各种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3.
美学对人的人格完善和智慧养成具有重要融合功用。怀特海的美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洞见和哲学理念,怀特海认为美学存在于生活中;美伴随并融合于品德修养中,促进道德的价值理解;人是自在自为地享受周遭世界的变动和变化,人的审美人格形成过程是有着自身的节奏。挖掘、提炼和解析其美学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为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促进道德价值认同、完善审美人格和优化美育等教育实践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中对文学研究有建树者之一。他从理学的视野对文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和阐发,形成了其独到的文学思想。朱熹诗歌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文道观主张“文道一贯”、“文从道中流出”的审美倾向;其创作本源论强调诗歌的美学脱胎于哲学母体,实践、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本源;其创作风格论推崇凛然正大而又淡泊高洁的人格,诗风上提倡平淡素净之致与苍劲刚正之气相交融的格调;功能论强调“情”与“志”统一,“兴”在诗歌感发性情中的审美教育作用。朱熹诗歌的美学思想对南宋中晚期的诗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体育美学及体育关学价值的认识,探讨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美学价值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径。把关学教育和体育美学价值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除了教师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外,还应更加广泛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培养审美能力,实现体育美学价值,达到美学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歌德的诗、柏格森的哲学和宗白华的美学文章中,都描述过这样一种审美境界:舟子坐在船上,直观平静无波的海洋,获得无比的审美愉悦。这一审美境界表达了古典美学的轻认知、超功利、重直观等特性。我国古典美学的“天人合一”审美境界也庶几近之,它强调的虚、静、无、淡、自然等也可看做这种“舟子”境界。这种审美轻松愉快,不费精神,从表面上看极其诱人,然而大海就真的能永远这样平静无波吗?舟子就可以永远这样凝神观照吗?本文试从审美境界角度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本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画审美表现的巨大影响,即禅宗通向审美;禅宗的艺术化倾向;淡泊高远的人画。  相似文献   

9.
胡铂 《鸡西大学学报》2013,(8):150-152,156
旨在正确解读湘西古碉堡这一特定历史文化符号,重点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以湘西古碉堡为个案,梳理其历史和现状,综合分析古碉堡的功利性价值和美学价值,围绕以古碉堡中人们的生活事像为审美对象,追忆历史,抒发人文情怀,强化人们对古碉堡的审美关照。从外在审美形式、内在审美意蕴、当下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美学价值探析,让外界正确理解湘西古碉堡的文化意蕴,并发掘其独特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艺美学出现于个人与集体、自由与霸权的二元对抗之中,其问题意识与功能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学科本身。而无论是五四时期的文艺美学的"潜在形态",还是80年代新时期明晰的学科表达,其塑形和建构大致都经历了"艺术——审美——主体——超越"的历程,实现了人学向度和人文价值的美学启蒙。从王国维的人生超越、朱光潜的审美直觉、再到宗白华的诗性话语,他们都实现了美学的经验式、体验化、人生论的美学价值原则,以审美超越实现审美启蒙的"潜在"文艺美学样态。80年代文艺美学的出现与其说是理论的初创,不如说是理论的恢复,它一方面延续了美学的人学启蒙性原则,另一方面又在当下的审美文化语境中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盖格尔建构的现象学美学中,审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盖格尔认为,审美价值只存在于审美对象中,存在于主客体的关系中。作为艺术深层效果的基础的审美价值,主要包括形式价值、模仿价值和积极内容价值三类。审美价值是绝对的、不证自明的,并具有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而关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判断则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审美对象问题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以审美对象这一美学问题的研究思路为起点展开从传统美学到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将审美对象置于存在论和价值层面,对其进行从胡塞尔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生存现象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审美文化自20世纪末崛起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毋庸置疑质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化的生活化趋势日益不符,迫切需要建构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美学。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美学在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存在质疑和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价值,背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生活美学是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和价值立场。因此,构建现代生活美学,既须与传统审美文化有机结合,又要超越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进而升华出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显示出生活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审美情感理论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情感的重视始于霍布斯,在他那里,情感甚至成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动机和准则,但不存在真正的审美情感;夏夫兹博里对霍布斯的情感理论进行了改造,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审美内涵的情感;而哈奇生突出了这种情感,将其看作一种截然不同于认识的独特能力,并规定了其独特对象,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学学科本身的建立。受18世纪英国美学的影响,康德正式将情感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审美情感的特征,从而使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儒、道、佛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体育美学审美价值的反思,道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审美判断和佛家体育美学思想的审美感知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儒家体育美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个体生命的追求,道德价值的塑造和体育伦理的教化;在道家思想文化体系中,强调“身与物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把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相对立的哲学概念范畴作为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把邓小平的美学理论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系列上的审美价值理论 ,是一个很有新意、合乎实际的看法。把形成了系统、科学、具体的审美价值论体系的形式揭示出来 ,是其重要历史使命。深入研究被长期遮蔽了的价值和审美价值问题事关重大 ,又刻不容缓 ,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把邓小平的美学理论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系列上的审美价值理论,是一个很有新意、合乎实际的看法。把 形成了系统、科学、具体的审美价值论体系的形式揭示出来,是其重要历史使命。深入研究被长期遮敝了的价值和审美价值问题事关重大,又 刻不容缓,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是王阳明心学的审美诉求和价值体现之一面。良知是解读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出发点。良知的二重性对情与理的完美融合及其在心与物的展开中的完美统一凸显出阳明心学的美学色彩。良知二重性内在地规定了理(志)与情的统一,道德品格与审美品格的统一,这种统一落实于现实个体生命之上,就使阳明关学呈现出以道德与审美的圆融为核心的美学追求。同时良知个体性对审美主体性的高扬和良知普遍性对人之生命价值的关怀又赋予阳明美学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柳永词与唐五代、宋初相比较,具有一种新的、独特的美学风貌。显然,词的题材扩大了,审美功能增强了。词人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机械的描摹,也不满足于简单地涂上一层淡薄的廉价的感情色彩,而是按词人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审视社会与人生,去发掘那些给人以振奋和启迪的生活美,表现出超越前人的社会美学意义。这种美学意义体现在其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是全面自由,独立的自我(审美主体)对社会生活(审美对象)进行直接地、深入地洞察、理解和总体上的把握、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星剑 《师道》2002,(2):10-13
相对于纷繁芜杂的现今社会,学校一直以其平静、纯洁与淡泊被人们誉为象牙塔。然而,也正因其平静、纯洁与淡泊,曾几何时,传道授业的校园终成了各路骗林高手眼中的一块未发掘的处女地。形形色色的骗局和陷阱裹上美丽的文化外衣后开始围剿校园,围攻我们不谙世事的书生们。“世外桃园”不再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