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公路发展和建设突飞猛进,每年以2000亿元的投资规模飞速发展,新建道路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修筑的高等级路面大多数为沥青路面,这种情况使路用原料需求急剧增长,原材料成本提高.另外,随着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一些路面出现变形、车辙、磨损、裂纹等损伤,对这样一些路况老化、恶化严重的路面进行维修改造迫在眉睫.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将大量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们优质沥青较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一个新热点.本文从施工角度介绍沥青路面再生的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面检测是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图像分割和嵌入式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公路路面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采集路面图像,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对路面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路面病害。系统使用嵌入式技术实现,体积小、便于携带与安装,公路路面检测效率高,可以实现对公路路面的高效、智能检测。  相似文献   

3.
绿色环保型建筑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最低限度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其建筑设计构想为:在设计方法上力求做到自然与人的协调,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技术转向更有效,更清洁,零排放,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资源消耗.为共同的发展创造出优美和谐的绿色家园.建筑师要有环保与生态意识,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型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懒以生存的环境的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太阳能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利用形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关系与设计原理.主要目标是将太阳能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既节省了建筑成本,又实现了发电,且将所发的电供给室内生态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将实现生态系统长久平衡,通过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优化室内环境,带领人们进入智能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付姗  邓嘉欣  胡启武 《地理教育》2022,(z1):118-120
一、构建地理课程思政案例库 地理学研究旨在"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是影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地理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模块、人文地理模块、区域地理模块、经济地理模块、生态环境模块、可持续发展模块等,与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治理、绿色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多能互补"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也成为我国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为提供本科生教学实践平台、研究生工程试验平台,研发了车用风-光-电互补储能系统试验平台。在明确试验平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关键部件选型,完成试验平台搭建。试验平台主要包括光伏发电模块、风力发电模块、动力电池模块、电池均衡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等,可实现光伏发电特性试验、风力发电特性试验、动力电池均衡管理试验,从而为风-光-电互补储能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公路网建设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面临的地形从以平原微丘区为主转向以山岭重丘区为主.对填石路基技术的研究,有利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提高公路修筑技术水平,可以满足西部山岭区公路建设工程对填石路基施工控制方法和标准的迫切需求,为全国山岭区公路建设中的填石路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通过笔者工程实践针对路基施工技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成为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发展光伏产业,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智能图书馆建设中,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知识共享、知识推荐和服务优化.给出了图书馆不同存储形式资源的集成方法、关键词筛选技术和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应用,设计了智能图书馆的身份认证体系结构.本文对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用型太阳能湿度显示器由采用进口高分子湿敏电容(high polymer humicap)与COMS门电路组成的C/F湿度转换模块、低功耗A/D转换模块以及使用低功耗液晶面板的显示器组成。整个设备采用智能光控技术和太阳能电池供电,节省了能源。湿度标定运用简单易行的饱和盐溶液湿度标定方法,提高了湿度测试精度,从而也保证了湿度显示器制作的可行性和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教学提倡绿色理念.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绿色设计在设计方法上力求做到自然与人的协调,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为共同的发展创造优美和谐的绿色家园.绿色设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赖以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机串口通讯与单片机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和无线控制模块的通讯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中架构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并运用于实际是今后智能化小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窦树德 《文教资料》2008,(31):139-141
在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推动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建设,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具有"绿色观念"和"绿色素质"的"绿色人才",也就成为促进学校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白色污染的泛滥和蔓延,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生命的安全,严重破坏着生态环境.治理"白色污染",消灭"白色公害"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白色污染严重.为此,提出了绿色化治理白色污染的整体构想:全面推进政府职能革命,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开展白色污染治理技术开发、研发新型可降解塑料和绿色环保的塑料替代品以及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技术的实践创新;执行环境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彻底遏制白色污染.主要对策包括:切实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实施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产业部门的管理,回收循环利用废旧塑料,积极研发可降解塑料,推广和普及绿色包装.从而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那淑梅  张国昂 《华章》2007,(9):218-218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由膨胀土修筑的路基在交工运营之后,不同程度发生路基下沉、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翻浆、边坡沉塌、滑坡等病害.为了保证道路在较长时间内路基的稳定和路面的平整度,达到安全舒适行车的目的,必须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本文将膨胀土对路基的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可能将资源富集地的经济发展引入"资源优势陷阱",发生"资源诅咒",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也可能拉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在对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油气资源,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网络》2014,(7):26-27
目前,世界绿色大学的建设步伐正在加速,国外高校早已开始了在绿色大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并形成了成熟的建设方案与模式。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就制定了校园能源计划,希望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开展绿色校园建设;而耶鲁大学则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特别小组,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能源资耗消费的重要主体,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是践行“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某校食堂为例,利用太阳能光伏和地热应用技术,探索构建多源一体供能的能源系统模型,通过分析计算,该能源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智慧教育是新时期数字资源及教育产业的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以"智慧"作为教育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关键指向,从教育内容、教育架构、教育生态来看,智慧教育具有阶段化的递进规律,可以分为以知识模块构建为内容的智慧课堂、以知识总量扩容为重点的智慧校园、以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的智慧环境.基于阶段化特点,智慧教育发展应遵循"体系、规模、质量"三步走策略:加强体系创建,提供"适需"学习服务,建设"智慧课堂";注重规模扩张,打造"云网端"信息平台,构建"智慧校园";注重质量提升,聚焦民生教育服务,建设"智慧环境".从长远来看,未来智慧教育的创新将更加注重操作便捷性和资源集约性,要完善操作界面打造"智能视窗",建设"在线班级",实现数字资源"集群推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