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小说以主人公皮普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以荣格的阿妮玛原型理论来分析皮普的整个人生中的阿妮玛原型及其发展过程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主人公皮普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其坎坷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将许多现实中的人物塑造为其小说的人物。但在其众多作品中,读者很难找到与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妻子的映像。文章从人物的相似性,成书时间以及家庭背景等角度对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的朴凯特夫人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朴凯特夫人就是狄更斯夫人的原型。朴凯特夫人在整个小说中无论是与情节还是与主题都没有太大关系,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嘲弄这个穿插于小说中的笑料人物,其用意可想而知是对妻子凯瑟琳的公开中伤和对其家族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3.
《<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一书以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学者浪漫传奇》为切入点,从跨文化视角,以读者出发,综合运用认知诗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理论,从结构脚本、人物图式和情景框架三个模型研究读者期待与脚本重构对小说原型建构的重要性,充分挖掘了该小说的文本内涵和主题意义。然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可以看作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以及读者与叙述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跨文化交流中的读者期待与脚本重构有助于揭示原型建构对小说意义和人类认知的重要作用,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查尔斯·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监狱意象"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展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从而管窥狄更斯后期小说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5.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描述了男主人公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狄更斯在塑造皮普这一人物形象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潜意识,使整个小说充满自传色彩.运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来分析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对进一步认识小说中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和奢侈腐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童年遭遇了各种苛刻,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都为他创作小说提供了素材与丰富人文情感。尤其是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将浪漫主义情感倾入其中,借助烘托人文关怀的氛围感染读者,让读者在生活和情感等方面获得启示,也为人们指明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本文将简述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背景,并对其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
姜麟 《华章》2007,(4):123-123
《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作品.狄更斯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双重叙事视角的运用.研究双重叙事视角不仅有助于对小说的深入理解,而且能佐证并丰富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远大前程>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创作的一般特点.诙谐幽默的艺术夸张、难忘的形象刻画、人道主义的奏鸣曲,使得他的小说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创作起源于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他的小说创作深受与他秉性、家境、社会阶层较为接近的狄更斯的影响。在小说结构安排上,狄更斯式的正反、善恶两极对立世界在老舍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老舍对狄更斯小说结构安排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需要在世界上坚守 无论在冰天雪地里 还是在世外桃源中阅读狄更斯是一种伟大,因为他作品的力量足以让你动容;阅读狄更斯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孩子的书籍,比如《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阅读狄更斯需要一种攀登险峰的勇气,因为他的一本本厚厚的著作让读者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在他著名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 ,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仁爱的感化力量。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均都经受了不同类型的爱 ,因此 ,他们都得到了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回报———仁爱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韦恩.布思的《小说修辞学》为理论依据,借助当中的隐含作者、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叙事视角以及反讽等概念,阐释了对狄更斯代表作《远大前程》中的不同"距离"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法和方式,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以体会其中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诗学观,认知诗学主张从认知层面去探讨文学文本,关注文学阅读与人类认知的基本关系。雪莱在两首著名抒情诗《西风颂》和《致云雀》中,通过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利用自身的隐喻思维与读者在识解经验世界中形成的概念结构产生联系,这种认知上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诗人—读者在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远大前程》中仁爱的感化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狄更斯在他名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仁爱的感化力量。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均都经受了不同类型的爱,因此,他们都得到了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回报--仁爱的复苏。  相似文献   

16.
范畴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认知范畴中最具有代表性、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原型.原型范畴理论中有原型成员和非原型成员之分.典型性是原型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非典型性是原型范畴的延展.该文就是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简要的分析了语调范畴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没有读者这个接受主体,创作就失去了目的,也就不会有文学,它把读者当作文学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中随着读者的不同不断地变化与生成,从而构成了动态的文学效果史.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作品过程,又受作品潜在功能影响,是读者变革自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主题往往是多义的.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似乎已形成思想定势,一谈主题,就着眼于作品的客观属性.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等等.这些惯用说法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随着现代化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播,再持此观点,就失之于片面了.我认为小说主题不单单取决于信息传递者——作者的创造,体现其主体功能,还取决于信息接受者——读者的阅读,显示其再造作用.不错,作者的创作,由于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已使小说的主题不单一了,这是事实.然而读者的阅读,由于是从各自不同角度确立“主题”范围的,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更使主题复杂而多义,也是事实.而且是一种科学的解释,其根据来自于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认为整个文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它把“作家——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把握,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诚如《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出版者前言所说:“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