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考试周刊》2008,(8):206-207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网络有利于发展青少年人格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独立性,但是同时也可引发角色混乱、封闭、变异、攻击性等人格危机。上网者在网络中选择类型并形成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相互影响、有机统一。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方可为青少年人格发展提供一个绿色的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3.
依据“同一性混乱危机”理论,简述形成危机的根源,指出青少年主体“同一性混乱”现象的危害性,提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40-240
在青春期,个体需要面临身心、认知方面的变化,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他们不能确定"我是谁",也对"去向何处"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这些问题,他们的自尊因此就会混淆、下降、不确定。这种自我认同危机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显示差异。  相似文献   

5.
"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东莞市"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选取了东莞市11-15岁"贵族中学"初高中生共316名青少年(其中"富二代"青少年222名)作被试,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施测,结果表明:(1)东莞市"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与普通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2)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成绩的"富二代"青少年在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上差异显著。(3)"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较强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对问题行为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正>【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青少年自残自杀数量有所增加,生命教育显得愈加重要。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绪的不稳定性较大。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位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均会经历“同一性危机”,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中所经历的挫折,便会造成角色混乱,从而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很容易导致挫折感.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入手,分析中学生常...  相似文献   

8.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发展课题,我国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日益重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是发展中的危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最好促进方式是允许他们的发展有一个合法延缓期,而不是提前为他们预订好角色。社会容许青少年尝试不同角色,最终会使所有年轻人受益。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很容易导致挫折感.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入手,分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称为"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或"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障碍",指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心理冲突、环境刺激或机能失调等原因而导致的青少年学生偏离常态、违反社会规范的不良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适当行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渐趋成熟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卿素兰 《人民教育》2020,(20):38-41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高发期。本文通过对历史变迁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审视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破坏力日益增强,网络成瘾与"空心病"现象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杀手。笔者认为,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需要重构教育生态,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服务体系,贵在治未病;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心智生态模式,塑造其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青少年自我平衡与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角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意识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青少年角色认知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引发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影响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强调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角色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匡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盗窃罪之立法技术分析——以两个加重情节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盗窃金融机构"和"盗窃珍贵文物"为切入点,对盗窃罪的行为模式和法定刑进行分析,发现<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行为模式、加重情节、法定刑设定的认识极为混乱和不科学,从而造成了盗窃金融机构和珍贵文物行为的构成性地位不明,加重情节规定层次混乱,法定刑设定依据与幅度失当等问题,而造成这些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的立法技术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罪错治理中完善的刑事回归制度是助力罪错青少年再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目前该刑事回归制度存在理念缺失、责任主体不清晰、制度混乱等问题.在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前提下,遵循以回归性和稳定性、必要刑事入罪和限制刑事入罪为核心的刑事回归制度理念,针对青少年罪错行为设置相应的刑事教育救助档案制度,并以开放性处遇模式构建罪错青少年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衔接辅助性的安置机制,最终建立完善的分层次主体责任认定机制以及健全的后续跟踪与监管体系,为矫治青少年罪错提供具有正当性和完整性的刑事回归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出现了一系列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教师可围绕"抵御网络沉迷"这一主题召开班会、开展宣讲会、设立标语、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举办演讲比赛、制订相应的制度及进行家校合育等,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6.
探索家庭因素对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805名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流动青少年感知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母亲比父亲采用更多过度保护和关怀的教养方式,而父亲比母亲更多采用冷漠拒绝的教养方式。(2)父亲的"冷漠拒绝"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是影响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的重要诱发因素;母亲的"关怀"是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减少的重要预防因素。(3)家庭经济、父母学历和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相比家庭经济因素和父母学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对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其中,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是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母亲关怀是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减少的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青少年社会角色意识这一角度对经常见诸于报端的青少年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良行为的发生是角色不清所引起的。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中小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社会角色意识的培养,防止角色失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损失。同时,笔者就中小学对青少年角色意识的培养提出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以期青少年尽早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8.
平民选秀节目的兴起带来一批新偶像——平民偶像,网络作为偶像崇拜的新平台,在新生代青少年的崇拜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网络成为青少年获知平民偶像信息的主途径之一;他们的网络接触行为主要分为如下三类:"访问贴吧、论坛、官方网站"、"访问或者建立相关博客"、"加入相关QQ群".产生这三类行为的青少年人数比例依次递减;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网络接触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并且其网络接触行为停留在"信息获取"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孩子,刚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处于"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其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容易变得混乱不安,看问题会比较极端,情绪和行为也容易偏激难以自控。小明与同学发生争执出现偏激的情绪和言行,学校及时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心理教师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焦点问题解决技术,帮助小明疏导情绪,激发正向的品质和潜能,逐渐形成适应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青少年社会角色意识这一角度对经常见诸于报端的青少年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良行为的发生是角色不清所引起的.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中小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社会角色意识的培养,防止角色失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损失.同时,笔者就中小学对青少年角色意识的培养提出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以期青少年尽早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