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是对"此在"的敞开。而所谓"下半身写作",是对传统诗歌诗性的误读,是在一种非诗的情绪下对诗歌本身的报复和泄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人如何发扬汉语和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歌如何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呈现人类存在的整体性命运和思考,应该是我们更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西渡是当代诗坛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如一些学人所言,研究批评家的诗歌,首先要研究其诗歌批评。西渡的诗歌批评是以研究海子和骆一禾知名的。也许以此之故,西渡的诗歌写作仿佛也受到这两位已故诗人的影响。西渡曾经指出,海子、骆一禾、戈麦的离世,使得中国诗歌的发展中断了"复活"或"新生"的重要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诗歌写作"完全放弃了体现在上述诗人身上的宏大抱负——一种扩展性的诗歌时空和诗歌心  相似文献   

3.
杨键是一位为当代诗坛所瞩目的诗人,他所践行的诗歌写作方式不仅是"审美",更是"求道"。这"道"是"心之道",是心灵在直面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时如何求得救赎与超越的真理。杨键把传统文化精义作为自己的精神资源,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对当下诗歌写作无疑是个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擅长把生活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诗歌寓意丰富、深邃。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和诗歌语言特点着手,根据诗人的社会经历、精神层面,剖析其诗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美国梦的光怪陆离,呈现诗人对"美国梦"的追求历程。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国"90后诗人"的诗歌写作逐渐成熟,但仍然未达到中国诗坛对他们一代人的写作期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中国学界对"90后出生的诗人""90后诗歌"的代际命名过程,能够呈现"90后"一代年轻诗人及其诗歌写作的发展理路.作为一代人,"90后诗人"及其诗歌写作在新世纪20余年的运演中,也形成一些趋向性、总体性的诗学审美特征.这些诗学审美特征既表征着中国"90后诗歌"的发展现状,也隐示着它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论述与文本细读的融合,辨析现代诗中“元诗”写作的语言本体论向度.“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写作行为直接等同于写作内容.在这类诗人看来,诗歌“语言言说”的可能性实验,本身已经构成写作的目的,诗不仅是表达“我”的情感,更是表述“元诗”本身的.传统的写作一般是诗思已先然存在,而“元诗”意图的写作则是诗思与语言一点一点同步发生的.语言作为存在的现身,既含有内部的自动性成分,又含有全部历史使用过的语义积淀,同时还有着诗人潜意识、直觉的投射.对新世纪以来过度平面化的诗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诗人言说之后,激发出“语言言说”的魔力,揭示其中的神秘与未知意味.  相似文献   

7.
在90年代以来诗歌"边缘化"加剧的处境之下,在重庆新诗理论界"新诗二次革命"理念、"三大重建"方向的推动下,重庆新诗在艰难跋涉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大批60年代出生的诗人如李元胜、冉冉、冉仲景、唐力、王顺彬、李尚朝、冬婴等的诗歌创作,以"写作的自觉"(即诗人在诗歌的美学趣味、语言和文体意识等诸方面的自觉)和"自觉的写作"(即在写作之先即已趋向完成的诗人对自我的精神定位与价值确认的写作)而各具特色、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诗坛中,骆一禾是"被遗忘"的重要诗人,无论从诗歌史还是从诗歌价值的角度,骆一禾以及他的诗都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应有的认识。骆一禾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一种诗歌写作的可能,他的诗学追求同样可以给当下的诗坛带来巨大的启示作用。论文从品格魅力、诗歌创作、诗学追求三个方面浅略的论述了骆一禾其人其诗以及诗学主张,借此来重新认识诗人骆一禾。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终其一生处于痛苦的流亡状态,她总是在积极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其"植物诗歌"中积极建构自己的身份,缓解自己的身份焦虑。她的激情和焦虑被投射到对不同植物的细致描绘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诗人努力实现她的自我建构。在其"植物诗歌"中,一个充满了激情和焦虑的诗人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当代诗坛,"中间代诗群"是介于"第三代诗人"与"70后诗人"之间一股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他们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诗歌起步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中间代诗群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安琪、臧棣、伊沙、叶匡政、陈先发、赵丽华、潘维、西渡、桑克等。中间代诗人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洁岷的诗歌,以其饱含忧患的生态情怀、巧妙的意象营构和强烈的体式探求,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不少新鲜经验,这是诗人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必然结果。刘洁岷的诗歌是属于那种"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的一类,代表了近年来汉语诗坛上值得期许的一种写作趋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代诗歌运动即将结束之时,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离开了诗坛,而留下来的坚守者,或在国内默默写作,或旅居海外进行创作转型,海上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浪,就属于这转型中的一员.他经历了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又经历了90年代前期的个人化写作风潮,旅居美国十余年,最终转向了对当下社会与自由精神的关注.孟浪的创作历程,代表了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一部分诗人"漂流式写作"的风格,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是大陆20年代早期象征主义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作在上世纪50年代传入台湾,一方面以颓废晦涩的诗风在台湾现代派诗人中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台湾社会各界以其诗歌为中心,爆发了一场关于现代派诗歌合理性的论争,可见其对台湾现代诗的冲击与影响。二者在诗歌情绪的表达上有所共鸣,但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呈现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教者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学习现代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爱国情怀,认识"鼓点式"的写作特点.由于这首诗很短小,如果一堂课只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课堂的容量不足,因此,教者准备学好了这首诗之后,再让同学们自学另外两首诗歌.这样的安排可谓四平八稳,无懈可击.可是,当这堂课进行到一刻钟以后,却出现了教者意料之外的事.  相似文献   

17.
"课文"就是引领学生推敲文字,督促学生读书做文章,把教材文本当作写作的范例来教。古诗教学就要推敲文字,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捕捉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实情感,并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领悟诗歌所述的道理。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70后的重要诗人,徐南鹏的诗歌写作历程清晰地呈现了一代人的诗歌写作史和精神成长史,他的诗歌写作在贴近日常平淡而繁芜的生存场景中擦拭掉浓重的时间浮尘和阴影,在语言的节制和诗思的精深中发现了另一种生存景观。徐南鹏的以悲悯情怀直面工业文明,他对生命轨迹、自我的探寻、存在的本质、永恒的向往、死亡的拷问,都引人深思。我们相信这些观点,对于当下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学术意义与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  相似文献   

20.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