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百花洲上百花开》的启示萍乡师范附小校长王全纲反复阅读《百花洲上百花开》一文后,在钦佩“百花精神”的同时,我还受到如下几点启示:1.推行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改革。过去的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们也经常讲教育改革,而过去的教育改革,许多学校只是在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清秦祖永《桐荫论画》曰:"石道人髡残,笔墨苍莽高古,盖胸中一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髡残出家为僧,云游四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然山川中度过,见朝夕云烟幻景,心中自有一股山野之气。所以,他的山水画能够得自然之机趣,与那些"困于稿本"的复古派画作迥然不同。髡残作画喜用渴笔、秃毫,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山石、树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画面产生"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之境。《苍翠凌天图》是髡残的设色山水画代表作。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杂树掩映,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轻岚浮动;山腰处林木苍郁,山泉潺潺,一条山道曲折蜿蜒向上,  相似文献   

4.
髡残的这幅《山水图轴》,尺幅大概是一尺半,但它的意境很深远,空间很开阔.为什么?因为这幅画主要是用"虚".在一种烟雾弥漫的虚幻意境当中,水墨淋漓,显得整个画面很朦胧,富有神韵.现代中国画的一个趋向,是越画越满、越画越实,而往往忽视了"虚"在中国画审美中的作用.有时候,"虚"比"实"更难画.这幅作品的优势,就在于虚.下面近景那一带很虚,远景更虚.烟雾腾腾的山在云缝里还露出一点深颜色的山峰,增加了画面起伏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5.
若子 《中文自修》2007,(1):38-39
檐角下恳着苍白的风。残阳蜷成一团炽烈的红,放肆地焚灼天际。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演义》残叶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三国志演义》明刊本残叶,认为该残叶刊行于成化、弘治年间;将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叶逢春刊本、周曰校刊本、余象斗刊本作了比较,认为残叶在字上亲于嘉靖壬午本,疏于叶缝春刊本、余象斗刊本;认为残叶的存在打破了明初以来一百五十余年的“空白”,维护了《三国志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的传统见解。  相似文献   

7.
百花     
  相似文献   

8.
百花     
  相似文献   

9.
百花     
  相似文献   

10.
百花     
  相似文献   

11.
百花     
  相似文献   

12.
百花     
试卷作业的布置当一章结束后可布置学生针对本章或某一单元内容出一份相应的考试卷。这是对学生是否全面掌握知识的考查。事先规定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等。  相似文献   

13.
《诗经·豳风·七月》第二章末“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句,历来存在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以毛诗序传为本的传统见解。毛传:“伤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与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显然,这是依据诗序“陈王业也”而把这一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家教世界》2022,(1):30-31
人生是个万花筒《两条路》的作者劳尔·涅托·古利迪来自西班牙,他的插画颇具西班牙特色艺术风格,文图虽简洁,却讲述了一条人生之路.人生这趟孤旅,一些事有趣,一些事恐惧,一些让人疑虑,十字路口,更要小心脚下的步履.我们有时匆匆忙忙,有时脚步徐徐,黑暗的时刻,和奇妙的瞬间不期而遇……生活,用独特的方式说出人生的千言万语.文字间溢出满满的感染力,牵着你的思绪悄悄划过脑海,而插画映入眼底时犹如陈酿般让人口留余香.  相似文献   

15.
怀疑《残唐五代史演化传》非罗贯中所作的理由不能成立,应该尊重版本的题识,承认罗贯中的作权。孙甫(998-1059)是宋代名史家,所《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此书称孙甫为“待诏”,开首即引其《史记》世系以演说之,则其时不应太晚。小说所叙李存孝打虎、李存孝之叛等,亦成为书较早的内证。《残唐五代史演化传》的创作起点与《三国志演义》不同,走的是抛开较有史传意味的《五代史平话》,有意识强化“瞽传诙谐之气”的路子,从而创造了另一种历史演义的体模式,包孕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中刻画了多位残疾人的形象,他们为文章增添瑰奇色彩的同时更是成为庄子阐释其残全思想的重要载体。除了阐释精神与形骸的残全轻重外,庄子还提出了可以从"天"与"命"两个角度理解"残"与"全"。在解读中,要注意《庄子》语言背后传达和遮蔽的信息,不可处处落实,应从庄子的思想核心"道"的角度进行剖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接近庄子残全思想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宋刊本《刘梦得文集》,现在残存第一至第四,共四巷,藏北京图书馆。这是所知刘禹锡诗文集现存三个宋刻本中的一个。写完《谈刘禹锡诗文集的两个影宋本》一文(见本刊第三期)后,读到这个残宋本,用以与“董影”“徐影”诸本比校一过,初步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情况。 残宋本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左右边双线。鱼尾下标“得一”、“得二”等简明书称及其卷次。中缝无刻工姓名。卷一第一行标“刘梦得文集卷第一”,次行无刘禹锡衔名,与“董影”同(“徐影”有之)。书首无总目(“董影”有之)。每卷前有目,与“董影”、“徐影”略似。它的书名同于“董影”,而卷  相似文献   

18.
《残月》是张承志1984年走回大西北之后的代表性小说作品,在小说中张承志以一个生活在西海固艰苦环境下,并经历回民哲合忍耶沧桑历史的杨三老汉为主人公,细致而深情地写出了他追寻信仰的道路。小说以"残月"为题,"月"是伊斯兰信仰的象征,而"残月"则显然包含了作者对于哲合忍耶的独特理解与另样情感。小说中写出了这"残月"之"残"。即在追寻信仰路途中的贫困的生活,信仰的不易和苦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画山水若论行笔老辣、苍茫浑厚,且又不失松灵秀润之气,髡残可为古今第一高手。髡残俗姓刘,字介邱,号石谿、电住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是有名的诗画僧,为清初四大高僧之一,与石涛并称为二石。他之所以画画,  相似文献   

20.
百花艺苑     
《中国民办教育》2004,(7):42-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