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边防战士抓到一个企图偷越国境的特务。搜遍全身,除在上衣口袋中找到一片芝麻粒大小的胶片外,再没发现任何可疑的东西。胶片象是从一张极为废旧的底片上剪下来的,看不出照有什么景物。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只看见一些杂乱无章的条纹。机警的边防战士,仍然将这胶片送给有关人员,往激光下一放,立即再现出一份完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是因偶然事件的出现,瞬间使发明人受到启发而找到途径导致侥幸成功的,如人们知道的摄影技术、放射现象、糖精和X光的发现就是这样。 达盖尔玩胶片发现了摄影术。1838年,这位法国物理学家开始研究如何想办法令影像保留在胶片上,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正在暗室摆弄手中的空白胶片,突然发现有一影像出现在胶片上。这个奇怪现象让他着迷,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结果,多次耐心比  相似文献   

3.
今日李劲     
孙雅君 《科技文萃》2000,(11):79-80
最早接触计算机的"中国娃娃" 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览馆.13岁的李劲坐在计算机前有些不安,他在等"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来参观.在此之前,他不得不一遍一遍演示他的程序给许多人看,大家也不厌其烦地在他耳边一遍一遍地说:"务求万无一失."他不知道那个大人物到底有多大,直到这天上午,他才被告行,要求看他表演的是邓爷爷!  相似文献   

4.
某报所载一则小文令我心动数年。日本有一名人,暮年志成——他的大半生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重罪入狱而将被监禁一生。以其年龄来比他的刑期,他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狱中,他禁不住一遍遍回首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一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6.
欣赏经典     
有个美国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他看过三百遍《天鹅湖》。即使在芭蕾舞剧中《天鹅湖》是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身为外交官,有些应酬是推不掉的,所以这个戏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到后来很有点吃不消。我猜想,头几十次去看《天鹅湖》,这个美国人听到的是柴科夫斯基优美的音乐,看  相似文献   

7.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正在研究怎么才能让影像保留在胶片上,可是反复研究了很久,还是找不到办法。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左思右想仍然不得要领。没办法,他只好把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  相似文献   

8.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自学成才,知识很扎实,亦很渊博,稍显遗憾的是他口才不是很好,肚子里的墨水“倒”不出来。上语文课时,他很少讲,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一组一遍、二组一遍、三组一遍、四组一遍、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全班一遍,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少听到老师拓展的声音,也很少看见老师讲解的板书,有时能见的仅是刚上课时他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标题。  相似文献   

9.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着力研究将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溢出的水银造成的。摄影技术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相似文献   

10.
<正>茅盾是与鲁迅、巴金、郭沫若齐名的大文学家。他的读书法是好书读三遍,其实许多名著他不止读三遍,有的熟读成诵。他的文学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阅读的成功。对于读书,茅盾先生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kàn)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节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记忆它精练的字句。"第一遍是"鸟瞰式",即粗读。迅速地读一遍,让大脑留下个初步印象。第二遍是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盘子时得涮6遍。一开始,他按要求洗,洗着洗着,他发现只洗5遍也挺干净,于是就只涮5遍,后来又减少到4遍,老板也看不出盘子少洗了两遍。出于好心,他悄悄把这个诀窍告诉了老老实实洗涮6遍的一个打工的日本人,谁知那个日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洗6遍就该洗6遍,怎么可以少洗2遍呢﹖”事情传开后,再也没有公司聘用这个留学生,因为他缺乏诚信的精神,也缺乏认真的态度———做事马虎,总想偷懒。认真是什么﹖是一种责任,就是无论做什么,永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力做…  相似文献   

12.
摄影技术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着力研究将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3.
摄影技术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他于是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  相似文献   

14.
摄影技术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正在研究将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溢出的水银造成的.摄影技术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的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盘子时得刷洗六遍。一开始,留学生按要求刷洗,洗着洗着,他发现洗五遍和洗六遍一样干净,于是就只刷五遍,后来又发现洗四遍和洗五遍一样干净,又减少到洗四遍。老板也看不出盘子少洗了两遍。出于“好心”,他悄悄把这个“秘诀”告诉了和他一起在打工的老老实实洗刷六遍的一个日本人。谁知那个日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洗六遍就该洗六遍,怎么可以少洗两遍呢?”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中国留学生,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老老实实的日本人有点傻。可是,中国就有一句老…  相似文献   

16.
胶片质量与X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密封的照相胶片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感光,发现了一种未知的射线,并把这种穿透能力极强的射线命名为“X射线”,1901年由于X射线的发现,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  相似文献   

17.
清风 《福建教育》2005,(5A):60-60
在煦暖的春日沐浴着缕缕阳光,捧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心灵的倾诉,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原来,教育也可如此诗意与烂漫。  相似文献   

18.
喜欢重复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你1岁多的宝宝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重复”。他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让你讲同一个故事,或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令他感到愉悦的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起风了     
彼时,我们还是两个无忧少年,他最喜欢许嵩,我最喜欢刘惜君.他会在我耳边一遍遍哼着《你若成风》,我会在他身旁一遍遍清唱《贝壳风铃》.他会牵着我的手在风中奔跑,飞舞的长发像一群黑色的精灵.我会由着他带我嬉闹,带我走过校园的每一角.我喜欢他,也喜欢风.因为有他,那些起风的日子,连空气都是甜的.  相似文献   

20.
一定要洗七遍 一个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餐馆洗盘子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由于洗盘子是按件计酬的,一天累下来,也得不了多少工钱。于是他计上心头,以后洗盘子时便少洗两遍。果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责问他时,他还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