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3.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辨的过程中。小说双重主题的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文主义观念和精神世界的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哈代的长篇力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艺术和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指出邪恶虚伪的宗教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更是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元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邪恶宗教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百舌鸟之死》是著名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目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获得了广大西方读者的青睐和认可,书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深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宗教、阶级等矛盾。本文从作者哈帕·李的南方女作家身份出发,用妇女主义理论的两大核心原则对小说人物斯科特和卡尔帕尼亚进行分析,揭示小说的妇女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秩序与混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押沙龙,押沙龙!》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萨德本家族的兴衰史。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以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为中心建构自己梦想的生活秩序,希冀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而又自我封闭的世界。然而南北战争带来了南北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严重对立。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秩序受到冲击,最终陷入混乱甚至破灭。  相似文献   

9.
《国王的人马》是美国南方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的经典作品,小说展现了主人公杰克·伯登的创伤记忆与创伤修复,以及他成功走进历史、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故事,体现了沃伦对美国南方深切的时间和历史关怀。沃伦《国王的人马》中的创伤主题描写,既是南方作家对美国南方过去的反思,又是对传统美国南方话语的解构,也是对美国南方当下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通过一幕外出度假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并且以暴力和死亡作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寓意深刻的宗教主题——罪恶,赎罪和得救。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以其家乡为背景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学色彩。以杰弗生镇为背景的小说《八月之光》可以说是美国南方社会的缩影,那儿的自然风光、乡土民情甚至是种种社会问题造成的伤痛都成为萦绕在福克纳心头的一抹乡愁,难以消释。清教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战争等一步步摧毁了美好的"南方神话",而福克纳对南方亦是"爱恨纠结"。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浓厚的地域色彩上,也体现在福克纳对于南方人的希望:在伤痛中走向新生与永恒。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智 《考试周刊》2007,(3):32-33
《白鲸》(Moby Dick)创作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在此期间,淘金热,西进运动,大量移民的涌入等等重大问题使美国在经济、政治以及宗教等领域经历着深刻变革,也给美国的思想界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这部19世纪的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不可能不涉及到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探险小说,但仔细阅读就能发现作者梅尔维尔(Herman Melveil)在作品中通过象征手法和朦胧的暗示体现对19世纪美国的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思考。对宗教制度的思考“裴廓德号”捕鲸船的人员组成,体现了美利坚民族独特的“大熔炉”特点。看《白鲸》第四十章,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论者多认为霍桑主要写人的罪恶,霍桑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阴暗。在对霍桑长篇作品《七角楼》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角度出发对《七角楼》主要人物结局处理、对待财富的态度及小说中伊甸园意象的运用进行分析,发现霍桑作品还体现了比较积极乐观的一面——用爱来拯救世人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5.
《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小说,鼓励了无数想要实现梦想的人。小说主要讲述了阿甘的一生,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始终,带领人们感受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小说通过对阿甘一生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美国社会认可的价值观,让读者得以亲身体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其中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淋漓尽致。因此,本文具体探究分析了《阿甘正传》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优秀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年轻人布朗在内心罪恶的驱使下前往森林参加魔鬼聚会的故事,通篇作品充满了各种神秘意向,为读者提供了广泛的遐想空间,也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批评家欣赏及评论的聚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小说所要表达的人性本恶的观点,以及霍桑对信仰不彻底的批判及对清教主义的矛盾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说《项链》中,莫泊桑讲述了一对夫妇由一串假项链所引起的生活变故的故事。以往对《项链》的解读都着重进行阶级分析,把焦点放在讽刺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等弱点和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上,事实上,这种解读有些牵强。我们怎能把普通人追求"锦衣玉食"、向往上层富裕生活看作是罪恶的表现?我们应警惕简单粗暴的阶级决定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权力和充分表达自身欲望的诉求。贫穷不是美德,富裕也不是罪恶,只  相似文献   

18.
《好小伙布郎》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名作。本文试分析作品中"哥特"意蕴的具体体现,来揭示霍桑的矛盾心理,从而再现生活在美国社会受宗教影响的人们埋在心底的罪恶和恐惧,同时也引发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人性和道德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7,(5):67-71
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对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进行解读,探究小说中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揭示话语之间的"颠覆"和"遏制"权力模式。"假小子"的反抗,是对"南方淑女"传统的颠覆和挑战,"假小子"的回归,是颠覆性元素被社会主流话语收编的过程。麦卡勒斯通过少女米克的经历,以"性别模糊"对摆脱南方淑女传统进行尝试,既是强烈指责美国南方霸权文化对个体自由扼杀,也体现出作家对南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蛙》讲述了乡村女医生姑姑从一个"送子娘娘"变为一个双手沾满了上千个未出生婴儿鲜血的"魔鬼"的故事。在塑造姑姑这一与中国计划生育史息息相关的形象时,文本中呈现出的姑姑的强烈自我谴责意识其实是姑姑的"罪恶"观念与赎罪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