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延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8-50,64
忻城土司衙署位置的斟择、结构布局与艺术装饰的巧设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传统传承心理与科学生存的完美融合。我们要善于研究现代人对古建筑艺术审美的心理走向,注重在土司衙署建筑艺术审美过程中、在土司历史生活场景形象复原中、在土司一条街的重构中、在土司建筑艺术产品转化中来激励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2.
忻城土司衙署位置的斟择、结构布局与艺术装饰的巧设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传统传承心理与科学生存的完美融合。我们要善于研究现代人对古建筑艺术审美的心理走向,注重在土司衙署建筑艺术审美过程中、在土司历史生活场景形象复原中、在土司一条街的重构中、在土司建筑艺术产品转化中来激励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桂西及桂西南地区有许多丰富而精美的土司文化遗存,如衙署建筑、各类遗址、墓葬及相关遗物等,这些都是研究壮族地区土司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中,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是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进行系统研究,对丰富土司文化研究、重构土司社会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忻城土司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探究忻城莫氏土司的发展概况,挖掘其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教育引导功能,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忻城莫氏土司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加强政府主导,拓展宣传渠道;深挖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完善制度法规,强化支撑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5.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忻城莫氏土司文化源于土司制度,忻城土司制度文化既是多种制度文化的结晶,本身又立体地呈现了土司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土司制度文化本身的进步因素与落后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司制度下的其他文化,如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既存在特色因素,也存在文化再现的缺失.从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三方面探讨土司文化的历史源流,并对这些制度文化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忻城土司地区各种民间祠庙众多,不仅有着花婆庙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的祠庙,随着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央政权力量的加强,也出现关帝庙这样的汉文化祠庙。汉文化祠庙进入忻城土司辖地,莫氏土司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样的祠庙并存,这也是忻城土司地区壮汉文化兼容并蓄、水乳交融的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9.
莫氏土司从宋朝开始对南丹州进行统治,到清光绪三十一年改土归流完成结束,经历了将近千年的时间。莫氏土司依据土司制度对南丹州进行统治,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曾有过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司制度逐渐没落,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最终被抛弃。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6):24-27
广西忻城土司统治在一定时期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土司施政延伸并加强了朝廷对边远山区的统治力,稳定社会环境,适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中,土官推行以土司田制为核心的政策,积极修桥造路,建立学馆,极大地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的社会进步。土司施政时期,伴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土司建筑群巧妙地呈现出了壮族的建筑特色,是土司制度下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土司文化很大程度上表为其施政文化,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历经三个朝代,长达500多年,为壮族史、中国史所罕见。本文试以历代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钥匙,揭示莫氏袭官历史之秘,让人们更具体更多地了解忻城“裁流复土”与莫氏袭官的情况,为研究壮族土司史、壮民族史提供一份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忻城壮族莫氏土司是我国存续时间较长的土司之一,其官族文学具有鲜明家国情怀特征,主要表现为忠君报国思想和爱国念家思想.忻城土司官族的"汉裔"情结与好学包容的心理性格是家国情怀产生的根本原因.忻城土司官族文学推动了广西壮族文人文学的发展,见证了历史上壮族在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其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由国家政治精英、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及世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制度层面包括土司制度及支撑土司政治的历朝羁縻制度、宗法制度和民族传统制度、民间习惯法等;政治层面包括土司政权的治所、衙署、运行机制和土司及族裔的生活起居、饮食服饰、社会交往及审美活动等;教化层面包括土司文治教化的活动、场所、器物、人物、事件及成果,民间文化层面包括民情风俗、生活经验、生产知识、审美情趣和社会理想等并表现在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岁时节庆、方言土语、故事传说、歌舞戏剧、婚葬嫁娶、人生礼仪、社会交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土司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区域性、民族性、等级性、政治性、伦理性、等级性及性别性特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康熙四十二年(1703),无锡文人顾彩受邀访问容美土司,他惊奇地发现:清廷禁演的戏曲《桃花扇》竟然在土司衙署内隐蔽演出。该事件既与容美土司热爱戏剧的传统有关,也与容美土司与主体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体意识有关。其共同体意识蕴含了容美土司对内地经典艺术文化崇拜的表层意识、拥护大一统正统国家的深层意识、与明王朝创造辉煌历史的共同记忆以及对已灭亡的明王朝国家的怀恋。戏曲《桃花扇》的“明喻”与容美土司共同体意识的“隐喻”双向奔赴,转化为土司对国家、中华民族认同的集体仪式。  相似文献   

15.
罗继高  谭可久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F0002-F0002
忻城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有着“壮乡故宫”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联合组成土司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高潮。就2013年来看,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经典著作研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四是改土归流研究,五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七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区域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构建"土司学"奠定一定实的学术基础,而且为土司文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可能。这里,主要评述后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联合组成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就2013年来看,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其一是"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经典著作研究;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其四是改土归流研究;其五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其七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区域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构建"土司学"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而且为土司文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在研究视角、话语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史料整理、学术专著、团队合作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研究中予以改进。这里,主要评述前四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广西忻城的莫氏土司曾存在长达470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广西忻城土司历史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浓郁的土司化气息,结合壮族特色,制定整体性的保护开发方案,搞好市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9.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在忻城土县 5 0 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对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一面。通过对莫氏历任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的分析 ,揭示和阐述莫氏袭官与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表达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的鲁土司衙门建筑群位于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隔祁连山的一脉与青海省海东市的民和县和互助县相邻。而鲁土司衙门所在的位置正好是甘青两省交界的连城镇,位于以湟水河的支流大通河流域为主体的冲击面河谷带上,这正好是鲁土司的管辖范围:北至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南至青海民和川口与兰州红古交界,西至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与乐都区,东至兰州永登庄浪河流域东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