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作品《梅丽迪安》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从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的成长主题进行分析,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小说同名主人公梅丽迪安如何克服母亲的阴影、婚恋的失败以及大学教育给她人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印第安文化和黑人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妇女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印第安营地》中,印第安男人的死上演了一幕令人哀婉的死亡悲剧,他为什么会自杀?从而,把读者引向了对他死亡悲剧意义的探寻中。本文将从爱情、社会地位以及美学等全新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朱瑞霞 《海外英语》2013,(6X):212-213
该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血中冬季》中主人公的归家主题。以莫马迪为第一人,当代美印第安作家的小说大多以"归家"作为主题。归家不仅指主人公本人回到家,也指他精神上有了归属感,回归印第安部落传统。他的回归与印第安长者讲述故事,动物引领和典仪的启示都分不开。韦尔奇通过描述印第安的生存困境和他们的创伤记忆唤起读者对他者的同情,通过重写被歪曲的历史颠覆白人的文化霸权对他们的消音。  相似文献   

4.
浅谈产品设计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通过对产品的三个要素(功能、技术、形式)浅谈产品设计与“美”的关系,肯定产品设计中一定有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水手一步步蜕变成成熟睿智并将仇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基督山伯爵。本文试从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题——启蒙旅行的角度对爱德蒙唐泰斯的成长进行梳理,分别从出身与品性、历练与考验、生存与死亡三个大的方面对爱德蒙唐泰斯的蜕变进行分析。指出其蜕变的必然性,即经过启蒙旅行的磨练后生理心理双方面的成熟以及复仇所需的必要因素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在《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水手一步步蜕变成成熟睿智并将仇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基督山伯爵。本文试从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题——启蒙旅行的角度对爱德蒙唐泰斯的成长进行梳理,分别从出身与品性、历练与考验、生存与死亡三个大的方面对爱德蒙唐泰斯的蜕变进行分析。指出其蜕变的必然性,即经过启蒙旅行的磨练后生理心理双方面的成熟以及复仇所需的必要因素的获得。  相似文献   

7.
苏焕莉 《考试周刊》2011,(34):29-30
硬汉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常常充满对死亡的探索,《印第安营地》是其短篇小说中的杰出之作。本文拟从生与死的原型角度解读这部短篇小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神奇而秀美的美洲大陆上,生活着长相与亚洲人类似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关于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确切答案。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从石器、语言文字、医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  相似文献   

9.
克拉丽莎.达洛卫是《达洛卫夫人》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矛盾着的人物。一方面,这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恪守阶级偏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她能透过浮华的生活表面,直视生命的终结——死亡,从而进行着超越的种种努力。这种两重性在小说中从多方面得到了刻画,其背后蕴涵了伍尔夫本人创作的一贯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试从后印第安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改变、超越与重生三个方面探讨《熊心》中体现的"后印第安"思想,从而揭示出印第安人民在主流白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现状,进一步为部落中的印第安人指出保持族裔身份和部落价值观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死亡和海明威的生活与创作有一种不解之缘。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的悲剧处境的认识和反抗,促使他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和死亡的关系进行思考,促使他去探索人类的前途命运。本文从丑、崇高和悲剧三个方面将海明威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加以阐述,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其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在迈克尔·布莱克的小说《与狼共舞》中,作者以白人军官邓巴的视角,对美国边境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细致的描绘,并赋予故事中几类人群及事物如印第安拉克塔苏族人(Lakota Sioux)、邓巴等某种象征寓意。作者以深度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邓巴、印第安土著居民和美国西部自然在西进运动中的相同的命运,体现了二者的共生关系;而白人骑兵对待自然则是截然相反的态度——无休无止的占有和破坏。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柏荣 《考试周刊》2010,(8):208-209
今天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特殊环境: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成长要求强烈,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日趋复杂,文化中的人性和自觉因素膨胀。在此背景下,教育应该如何——我们将其定义为参与中的主体性成长.文章从实践性思考的角度展示这种参与式的教育实验开展的一般性过程与经验反思.  相似文献   

14.
《热线疗伤师》中维兹诺结合部落传统,用其犀利的笔触,对部落主权、美国政治和种族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社会评论。本文试以巴赫金狂欢化为角度,将从生存、反抗与救赎三个方面再现印第安居民在生活和文化中所具有的解放意识,引发人类对当代印第安人生存现状和人类未来发展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细节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成长源于生活,立于精神,外化于言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笑容,都有可能拨动敏感的心弦,荡起情感的涟漪,绽开智慧的花朵。在零零碎碎的话语中,在点点滴滴的生活里,闪亮的细节记录着成长的足迹,心灵的颤音吟唱起成长的歌谣。请以“细节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任取角度,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这是江苏省丰县中学一次作文竞赛题目,赛后,语文教研组将几篇获奖作文寄给我们,我们选出三篇从选材角度来说较有代…  相似文献   

16.
在应对升学考试、应付检查评比等诸多功利性因素影响下,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文本学习、轻生活实践的不良现状,不利于学生凝聚生活智慧、促进生命成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文章从变革教学方法、分层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场域、开展主题探究四个角度,探寻指向生活智慧和生命成长的思政课教学策略,力求提升课堂实效,助益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成长小说的研究发现,确立正面人物,并借正面人物之口表达各种伦理教育观念,是作者宣扬其道德思想的主要途径。小说里面的正面人物往往成为伦理思想的代言人。本文以《少年小树之歌》为蓝本,通过小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山林中的印第安老人——分析作者立场的表现途径,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与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印第安人在经历了种族清洗和同化政策的实施后,民族自决意识不断上升。20世纪60年代,联邦印第安人政策发生了改变,立法部门积极介入,印第安人多次发起争取民族自决的示威运动,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国原住民高等教育的独特形式——部落学院的诞生。历经40余年,部落学院在规模、师资、课程、生源、经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但也面临着课程设置的民族性偏弱、学院的社会声誉欠佳、学生的文化生存困境和生源结构改变等问题。从部落学院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它将继续促进印第安人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更加注重印第安学生独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开发更加丰富的教育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与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自我形塑、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等理论,可知印第安作家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印第安律师》中主人公西尔维斯特在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被认同和归属的需要、印第安文化的缺失以及白人主流的塑造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深刻剖析文本中含纳的白人至上社会背景和印第安生存困境并探讨主人公以反客为主的方式摆脱这种困境的勇敢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位理想女性形象——凯瑟琳·巴克莱。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她对待死亡时有着非凡地勇敢和镇定。她的悲剧结局也感动了众多读者,并且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因此,本文总结道凯瑟琳是海明威定义中的理想女性,并且反映了那个年代女性真实形象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