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养成教育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于正统的方法和思想,它"直观"科学,将科学与人还原为一体;它以关于科学的基本问题:如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科学理性、科学的本质问题为重要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核心不再固执于科学本身,而是直接触及被现代性和工具理性忽视的科学价值理性,发现科学的内在本质,显示出科学与人及其"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的实施日益朝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综合科学为主流、以多元媒介为形式、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在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PISA、TIMSS、NAEP等国际科学教育测评项目与科学教材在目标、内容、评价导向等方面的一致性分析,例析科学教材编排特点与国际科学教育测评的契合程度,探讨如何从当前科学教育与测评现状出发,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材开发、问题提出、探究活动、拓展运用等方面将科学课程与儿童成长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学习主题中,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以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积极性。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广泛兴趣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有步骤地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引导幼儿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续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科学课程学习还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他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2011,(10)
全国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科学课》杂志作为我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科学课程专业期刊,有着20多年的优良办刊传统,以促进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水平为宗旨,为全国小学科学教师和教研员服务,为学会工作服务。刊物坚持以继承、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和各种版本《科学》教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凸现案例性、典型性、普遍性、实用性的办刊特色。目前,所有编写  相似文献   

9.
朱俏悦 《快乐阅读》2013,(21):16-17
科学探究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执教者激情、智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现代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为科学课堂增多了无限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执教者激情、智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现代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为科学课堂增多了无限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兰绍平 《教书育人》2014,(12):37-38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文权 《考试周刊》2014,(9):166-166
<正>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学习兴趣,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从发展变化视角理解科学成果,是摆在每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小学生科学教学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适性、单维性,科学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因果说明、主客分离、客观方法;科学知识的表达形式为科学概念的操作性,科学判断的数学化,以归纳方式为主要的推理形式;科学知识旨趣体现在对自然的描述、解释与预测。科学知识的价值体现为科学的道德价值,科学的审美价值,科学的方法价值。科学知识独特内容、形式、旨趣与价值对科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均有重要影响。科学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为传承与发展科学、提高人类全体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科学教育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使学生热爱科学,相信和尊重科学,了解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并学会按科学规律办事,了解科学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观念并据以处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以及未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科学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科学文化的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造精神、求实精神、革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审美精神”,1还表现为利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精神。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可是,长期以来,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过去…  相似文献   

17.
<正>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年级4年级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徐杰 《江苏教育》2024,(1):16-18+3
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是新时代科学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广大学校和教师可以以科学阅读为抓手,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依托科学课堂,做强做优科学阅读;依托科技社团,拓展延伸科学阅读;结合家校共育,持续放大科学阅读;加强馆校协同,深度推进科学阅读。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研究》2016,(6):65-74
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系统的、动态的、有机整合的能力。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底,以情境创设能力、提问解释能力、探究教学能力、合作论证能力、评价总结能力、迁移应用能力为砥柱,以实现科学教学目标、实施科学教学内容为准绳,达到科学教学和学习的完整统一。模型遵循系统理论、教学过程理论和学生学习理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等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处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带动学生及家长搞好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为学生提供安全、实用、耐用的科学探究材料,为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