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参与立法,是指公民个体或团体以提出立法建议或意见的方式介入立法过程,并以对立法决策施加影响为其参与目的的一项政治活动。作为体现民主立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公民参与立法在现代立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形态也基本形成。当前,要继续发挥公民参与立法的功能,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并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从扩大有序到检验有效是公民参与立法的必然走向。关注参与的效度是我国公民参与立法制度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发挥公民参与立法对公民民主权利保障、立法质量提高和民主立法进程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的社会保障状况却令人堪忧。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来说明存在的问题,并以《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为视角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体制有不少问题,有必要在认真比较各国民法典物权法编制体例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物权法的编制体系。抵押、质押、留置及担保等担保, 不纳入物权法规定为好。对占有、不动产登记、取得时效,以合并规定于一章并置物权法最后部分为宜,对相邻权、地役权,以合并规定于一章,置于用益物权之后为优。我国需要物权法定原则,它与自由并不矛盾。还有,《建议稿》第7条即区分原则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社会与环境科课程框架》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在所有中小学全面展开,这是西澳大利亚州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结果、核心知识、发展阶段、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对学生参与变化的世界,获得知识、技能与价值观,联系不同的观点以及具有公民责任和社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7.
社会认同残缺是指主流社会对某一群体(对象)认识不全面并一定程度为政府和大众媒体所接受的观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伴随城市化进程,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农民自身因素和城市经济发展中某些制度法律或人为因素,他们在城市一定程度遭受了不公平对待,农民工的财产权、劳动权、子女的教育权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现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公民教育从西方引进到中国。当时的知识精英将公民教育思想编撰、渗透进教科书,叶圣陶就是其中的一位,《开明国语课本》是其亲自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母语教科书。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公民,《开明国语课本》通过公民形象的塑造,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公共生活教育,展示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平等公民关系,使公民教育既充分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和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明国语课本》成为母语教科书进行本土公民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拓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昆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现有的参与渠道仍满足不了市民的政治参与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昆明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制度;健全和规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组织渠道;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建设;转变相关部门工作作风,保证现有政治参与渠道畅通;继续开辟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追求。这使得在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功名参与技能的培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公民行动两种主要研究路径具有局限性,应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公民行动具有社会抗争和政治参与相互交融的特征。"抗争—参与"是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新的解释框架。这一新框架统摄抗争性参与和参与式抗争这两种具体的公民行动模式。两个典型案例展示了"抗争—参与"行动的因果机制和运作机制,由此主张促使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进一步交融,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提升公民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动员和组织社会公众利用网络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完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有效扩大了社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的权利边界。网络参与以其直接性和平等性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同等的与政府互动的方式,个体表达权更加充分;为公众在更大范围内监督和评议政府提供了制度性的机遇,引导和培养了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公众权利意识增强。网络参与的意义还在于政府公共决策权力在网络开放互动中趋向公开透明,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有效性逐步显现。网络沟通还应注重参与渠道的畅通、有效和可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始执行新制定的针对4~5岁幼儿的《全日制幼儿园大纲(草案)》,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方案,其中数学部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数学教学进行了详细说明,文章旨在从教师教学的视角探讨其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主探究 主动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全面发展与推进素质教育,探索自主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倡导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对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要发扬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亦日益明确。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社会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核心问题即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越显紧迫和重要。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公民社会内涵和特征及其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分析,探究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对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价值观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大,这是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为弱势群体打开了权益表达的窗口,维护了底层阶级的媒介话语权.“帮忙类”电视栏目作为民生新闻的一种形式,以其主动介入、服务性强、维权见效快等特点,成为沟通和连结弱势群体和政府部门的桥梁.面对构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应当承担责任,积极改进,与各界一同促进社会走向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利益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得到增强,相反却日益边缘化。导致农民利益边缘化的原因有很多,通过S村十年之间山田变化的过程,从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民利益边缘化是由于社会政策的缺失造成的,并由此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社会参与不足,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公益参与差异明显;在社会参与活动的类型方面呈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政治参与和文化参与意愿比女性强;在经济参与和公益参与方面则无明显性别差异;文化程度的高低与老人社会参与成正向变化;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老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变量,自认为经济收入一般的老人是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其参与度高于生活优越的老人和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身体状况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农村老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社会交往、农村老人社会参与的完善程度、老年活动中心等都是影响老人社会参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