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2.
建立家庭档案生活确实方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宝荣 《北京档案》2005,(12):34-34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家庭存放东西没有规律,像笔者,总是习惯把好多张发票、保修单等放在一个大袋子里,如果找一个单据就得全倒出来一张一张地翻,有时找一个证件还得翻箱倒柜,又费力又费时.最近,在通州区档案局和办事处档案员的具体指导下,我按照建档的要求、做法把家庭档案建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感觉确实方便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08,(2):64
冀州市档案局“四贴近”服务部门,创造“温合”执法环境;饶阳县利用名人效应推动家庭建档工作;枣强县档案局利用档案平息上访事件;武邑县为上千蔬菜种植大户建立种植档案;河南省档案馆将3100多张珍品票证收归馆藏。  相似文献   

4.
档案证明了她的工龄 一天.张女士急匆匆地跑到虹口区档案馆.气喘嘘嘘地说:“我现在面临退休,但原单位把我的人事档案遗失了.我的工龄无法证明,  相似文献   

5.
日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邵根才先生将其收藏的奉贤出版的报纸计50种捐赠给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邵先生的收藏与档案工作关系紧密,其收藏有大量的本地区电费单据、各种票证、名牌产品标签等。他也积极为奉贤档案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曾向区档案馆捐赠“鼎丰”、“神仙”两个知名品牌的系列产品标签等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我特意翻阅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其中既有五六十年代的购粮本,也有八九十年代的股票证;既有高中时的第一张照片,也有现在全家人在一起的录相片.我边看边回忆,令我感慨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富强的同时,自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翻开我的家庭档案,如烟的往事就会变得那样清新,那样亲切,那样思绪绵绵…… 我的家庭档案共110余件(册),照片400余张,按照其形式分为七类:一是票据类,包括购物发票、保修证、合格证;二是工作手稿类,包括教学的教案、<万道习题集题解>和学术论文等;三是证书类,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毕业证书、荣誉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外语考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各种证件、票证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各种活动记录,形成了一系列的家庭档案。怎样规范管理这些日益增多的家庭档案材料,帮助人们建立完整的家庭档案,对于在全社会普及档案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闵行区档案局从2000年开始,为档案进入家庭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经过一年的反复构思、设计、修改,制作并向市场推出了一款美观、实用、方便的家庭档案册。 家庭档案册将种类繁杂的各种家庭档案材料,系统地分成几大类:①家庭基本情况类②证件材料类③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选择     
也许人生需要选择的东西太多了,在我短短的6年档案生涯中就有过两次重要的选择。我天生就是那种社会上公认的“老实人”,既然都定了性,我也落个自在,心安理得的追求着一种平静、安宁的生活,怀着这份向往,六年前的我走进了宁乡县档案馆,成为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从而也开始了我档案从业生涯的第一次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这里说的“废品”,主要是指废品收购站里以文字和纸张为载体的东西。应该承认,这些废品大多数都没什么价值,但其中确实不乏一经颠覆,即变废为宝的“金不换”。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评定通过了48件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一份珍贵文本,最初就是于1961年在上海一家废品收购站被意外发现的。这份被抢救下来的文本,就是现珍藏于广州市档案馆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图纸”。这份图纸系出自我国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之手,这位英年早逝的…  相似文献   

11.
“著名”一词作何解?谅读者诸君皆晓得其义,不必我再为此诠释也。想当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著名作家”、“著名记者”之类是何等神秘,何等圣洁,何等伟大。及至长大成人,我对荣膺此称号者仍然崇敬有加,这种感觉、这份感情并未随着自己见识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而失却它原有的光泽。然而,事物也非一成不变,某些东西会由原来的纯之又纯、圣之又圣变得混混沌沌、窝窝囊囊起来。就说这“著名”一词,这些年来,由于被人肆意践踏,乱封之,滥称之,亵渎了它所应拥有的尊严和权威性,因而不免遭世人腹诽甚至当面讥讽。  相似文献   

12.
李雪垠 《兰台世界》2002,(11):34-35
我家是一个“工薪族”家庭,没有像样的家具和陈设,没有金银珠宝,可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除了3000多册图书、60本剪报以外,还有90多卷家庭档案,这是多年来我们全家人共同努力,收集、积累、整理的成果。它成为我们家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魏珮 《陕西档案》2006,(6):35-36
人从呱呱落地,诞生一张“婴儿出生证”,那便是人生的第一份个人档案。接下来便是报户口,又产生了一套家庭“户籍档案”。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入幼儿园、上小学、升中学、考大学、工作、结婚……于是鉴定表、成绩单、奖状、证书、照片等,一系列档案接踵而来。如果不建立一套“家庭档案”,往往会有用时却寻找不到的麻烦,建立一套“家庭档案”,则帮你轻松理顺生活。建立家庭档案,不仅查找快捷,闲时翻阅,还可警示激励自己,对个人、社会、家庭都有好处。家庭档案归类整理家庭档案是家庭及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利用价值和历…  相似文献   

14.
钱军 《档案天地》2011,(5):10+54-10,54
家庭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家每个成员的成长进步过程,丰富了我们的家庭生活,是我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家庭档案按内容划分为七大类: 一、工作学习档案 1、我历年的个人工作总结计划、干部履历表、述职报告、晋升职称登记表等.各种学历证书、聘任书、工作证、会员证、献血证等.2、工作总结、计划、干部履历表、述职报告等.各种...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家庭档案.不仅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更重要的是.为科学理家.传承文明,创建文明家庭派上了大用场.我家多次被区里评为“最佳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美好家庭。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0月1日,我国笫一张以反映人民代表意愿为宗旨的报纸——《人民代表报》,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办下创刊了,它的创办,开辟了一条联系人民代表的新渠道,成为我国报苑中独具特色的一枝花。半年过去了,《人民代表报》的情况怎样?正值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来京参加大会报道工作的该报副总编辑卜颖。记者:你们这份以人民代表为主体的报纸,在全国还是第一份,山西省人大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往往是不容易的,是吧? 卜:我们在刚刚创办《人民代表报》时,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可以说,这株幼苗的破土而出,却是必然的。记者:你们为什么要创办这张报纸呢? 卜:创办这张报纸,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1988年,我国人大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短册,是指过去日本人用来写和歌或俳句等的一种窄长条厚纸。两年前,我在日本进修时,常听说“短册”这个词,但开始时我不知道短册在出版界为何物。有一天,我与讲谈社的一位部长一起到池袋的一家书店参观,发现陈列在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里都夹有一张细长的厚纸。当我询问那位部长为何所有书里都要夹上一张这样的纸条时,他告诉我说,“这就是短册”。接着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短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葫芦岛市档案局工作,在大学学的是档案管理,可算是专业对口。1991年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婚后丈夫总说我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是啊,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东西我怎么能扔啊!再说像电视说明书啊、保修单、发票啊这些用得着的东西更不能扔啊。于是我想:何不运用我的专业特长来建立家庭档案呢?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就注意对家庭档案进行收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一个月以来,在曲靖市落实最后一批民转公教师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因不慎遗失“民办教师任用证” 的老师怀着十分焦虑的心情前来沾益县馆查阅档案,他们把最后希望全部寄托在档案上,希望档案能为他们提供有关“民师任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