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塑造的心智模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思、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创新课堂演示实验,改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索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变写实验报告为培养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的探索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让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构建新知,体验成功。一、实验方法自主化,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科学探究来获取知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堂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在科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强化实验课教学的同时,既要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升华迁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在实验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竞争意识等的培养,力求在实验课堂中落实新课标理念,在使学生体验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强化实验课教学的同时,既要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升华迁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在实验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竞争意识等的培养,力求在实验课堂中落实新课标理念,在使学生体验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拓展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尤其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本文主要是在信息技术视角下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更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很多,总结教学经验,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实验、善于运用化学思想方法以及注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初中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是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利用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再现,不仅可以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大大提升化学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本文笔者从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是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实验方法要简单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还要规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知识,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中讨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堂进行,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实验结果多样化,不仅有利于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课程。强调在探究经历中认识物理现象、了解物理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实验技能的提高,注重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心智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终身探索兴趣的培养。探究行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探查活动(包含实验性探究活动和理论性探究活动)和体验行为,无  相似文献   

12.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设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课堂设问应当以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基础,把握好基本知识类问题与对知识的分析探究类问题的比例、顺序和难度;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区别地给予反馈,做好问题的过程控制,指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历史新课程教学强调的重要目标之一。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课堂设问的基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推进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思维素养;设计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建立和发展跟化学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方法、形成实验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注重主体参与,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将固定步骤的测定性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进性能差的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成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平等中的首席,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法学的课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以下问题。一、注重与学生的精神交往,建立“生命”型课堂1.“生命”型课堂的优点“生命”型课堂是相对于“知识”型课堂而言的,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