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认识理念、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教育主客体等因素的制约。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找出破解对策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又一理论上的突破,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深化。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特定的机制内涵.科学、顺畅、合理的机制构建及其不断创新,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大学生理论社团运行带动运行机制的创新,以队伍建设推进育人机制的创新,以指标体系的重置实现评估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只有在高校实现大众化,需要充分整合和优化校内教育资源,依靠理论的说服力、教育方法和艺术的吸引力、人格的感召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力、校园环境的凝聚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力量等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5.
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研究是适应中国发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科技变革促进载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是凝聚大学生这一建设中国主力军的内在要求。开展载体建设,必须对载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进行建设。寻求有效路径,以探索既能结合学校特点,又能以学生为本位,能在大学生中更好更快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高校作为中国教育主阵地,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理应承担起这份艰巨的任务.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不同于社会其他组织结构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长期性的活动,并要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入手,粗浅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在高校较好的推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本本主义,而是一种需要被大众接受并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作为拥有相对较高知识水平人群的高校,在这个阵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民族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立一支普及宣传的政治理论工作者队伍,同时发挥网络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探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掀起一股大众化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而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政府的认识和组织,理论研究的不足,传统文化的制约,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因素,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低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边缘化、国内国际发展的证伪性等四个向度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以教育主体行为的一致性、理论普及话语的大众性、校园舆论营造的强势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等为路径,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指导社会实践,而且要用大众的实践经验和被提升的新理论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两个方面,着重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介的改进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之后,高校围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命题开展了多视角的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围绕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全面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在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提升高校的行为能力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需要,是增强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强化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推广优势,依托高校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红色社团作为高校在校学生组成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社团,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性、鲜明的时代性、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的实践性几个特征,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红色社团要通过高校的大力扶持、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和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式方法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红色社团作为高校在校学生组成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社团,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性、鲜明的时代性、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的实践性几个特征,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红色社团要通过高校的大力扶持、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和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式方法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加强网络引导,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刘慧娟 《高教研究》2010,26(2):57-60
通过高校的政治课教学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调查问卷显示:高校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出现了令人非常担忧的现象。针对目前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改革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