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七年六月,上海电视台的改革跃上了新的台阶。一向‘敢为天下先’的上海电视台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多视角的杂志型电视新闻专栏节目——《新闻透视》。第一期《新闻透视》的收视率即名列上海电视台所有专栏节目的榜首。  相似文献   

2.
读《羊城晚报》,偶然发现这张报纸上有这样两个小小的栏目:《故事新篇》和《旧文新读》。在今年3月30日二版的这两个小栏目里,发表了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1958,“高产卫星”神话──闻名全国的天津新立村水稻亩产12.5万斤的惊人纪录,是这样“凑”出来的》;另一篇是《关于“放卫星”》。前者,是一篇记叙当年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孟繁兴对“放卫星”那段历史的追忆;后者是从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搞出的一段有关“放卫星”这一时髦用语和浮夸风形成的来龙去脉的叙述。我饶有兴趣地读着这两篇不长的文章,思绪起伏…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8时零5分,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政府科学、有序地组织施救,社会广泛动员参与,灾区人民努力自救。我们一定有信心,也肯定能够打赢芦山抗震救灾这场特殊的战役。地震使四川雅安档案系统受到重创。全市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受损,受损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受损设备设施214台套,初步估计经济损失为3280万元。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区的档案干部表现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个档案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芦山县档案局局长李富民在危难时主动向县委请缨,为救援直升机导航,不幸被飞石  相似文献   

4.
张蓓 《今传媒》2011,(11):1-2
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中国创建最早的电视台之一,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最有价值的优质媒体平台和播出机构,自1993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举办第一届金话筒评奖以来,至今已有30多人次播音员主持人获得"金话筒奖"。2010年11月,在此届"金话筒奖"评选中,上海广播电视台共有3人获此殊荣,其中,施琰以《文化主题之夜—我从少先队走来》获电视主持作品"金话筒奖"。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2010年"金话筒"的获得者——施琰。施琰,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甘肃兰州人,艺术硕士,曾先后供职于甘肃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台。2006年在主持《新闻报道》期间,荣获上海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二等奖;2009年主持《密码情书》栏目,获得上海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同年,她揽获上海传媒人播音主持一等奖;2010年10月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2011年其主持的《市委书记俞正声专访》报道荣获上海广播电视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前,“五四”运动的狂飙,横扫当时新闻界的种种弊端,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新闻变革,它以热情宣传马列主义和紧密配合现实斗争为标志,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些有益的经验和光荣的传统,对于深化今天的新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传播》2006,(3):86-87
新闻是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而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现在登于报上的信息,明天就是史料。但是这之间却有一个本质的转换。时间是一把大筛子,它要筛掉很多细碎之物,浮屑之尘,只有沉甸甸的东西才能载入史册。我们讨论“生命力”这个词,一定是指它的明天或后天,就是说这事件能经得起历史的筛选。今天新闻所传播的绝大部分事件、人物将不会留存下去,只有极少数的可载入史册。所以我们不妨从历史角度来预测新闻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站在电视台新闻大楼前的葡萄架下,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拿着调色板,身边的画架上搁着块同真人一般大小的油画布。夕阳拉长了她的影子,使她颀长的身材显得格外修长。她的眼微眯着,仔细地端详着坐在眼前的模特儿,仿佛努力要把捕捉到的印象沉淀在大脑的深层。突然,灵感的火花闪亮了,白晢的脸上泛出了兴奋的红晕,她拿画笔的手急促地挥动着,汪洋自恣,模特儿鲜明的轮廓在画布上勾勒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9.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  相似文献   

10.
陆享童同志1966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连续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业、工业、新闻、政教和文艺部任记者、编辑、主任编辑、部主任等职。1987年至今在陕西电视台的专题和青少部任高级编辑、部主任等职。陆享童同志主要成绩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深入实际,勤奋学习,作品丰厚他是一名合格的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30多年来,他不间断地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伏案工作,向来稿学习,在编辑部里,向同事们学习。1984年走向部门领导岗位以来,也始终没有脱产。曾先后深入陕西全省的100…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4)
记者见证了历史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记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兆麟卜元题记“人在景中不知景.记者见证了历史,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有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就是记者无限记录自己的历史。”(香港记者张圭阳语)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老学究”式的文化人,古板而缺乏幽...  相似文献   

12.
“城市诗丛”发行式定在蛇年岁末举行,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为此都作了报道。去年,导演谢晋先是站柜卖《谈艺录》,再有女作家程乃珊卖散文集《你好,帕克》,后又有记者裴高卖诗集《蓝色时期》,把个不景气的文化市场搅起一阵骚动。说起裴高,在一千多万上海市民中,他的知名度不低,凡每晚六时半的电视新闻中,荧屏上都会出现他采制的新闻节目:“本台记者裴高报道……。”我与裴高,是在采访活动中偶然相遇。上海的《现代家庭》编辑部约我采写一篇稿件,在那里无意中看了一篇报告文学的样稿,是从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4)
记者要记──评一种新闻采访现象文/中宣部新闻局刘祖禹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在进行采访的时候,要掏出本子做记录(这里且不说电视、广播、摄影记者,他们把各自手中的机器当作一个文字记者手中的笔和记录本;但是即便是“抱机器”的,也还不免经常要借力于笔和记录本...  相似文献   

14.
记者,记者,就是要把所见所闻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发表出去。“记”当然是起码的技能。记嘛,似乎会写字,把事情随手记下来就是了,没有什么大讲究头。可是,同一些老记者交谈,怎么记,其实还是大有学问的,这里面既包含着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包含着对所要报道事实认真严肃的态度,以及刻苦勤奋的精神,而这一切,并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和能快速记下来,就能容纳得了的。有这样一件事。那还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湖南省军区部队里出现了一个学毛著和学文化的先进战士,名叫龙老化。他是苗族人,不但不会写汉字,连普通话…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是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借来的。新闻记者而年老者,不算出奇,这样的老新闻记者经验丰富,功底深横,年老而心不老,实为新闻界的宝贵财富。如拥有350人的“广州地区老新闻记者协会”,壮心不已,时有令人赞叹的举动,新近编印的《我的记者生涯》一书,又博得一片叫好声。这是题外话,不赘述。  相似文献   

16.
长期阅读“人民日报”,引发了我对新闻职业标准的直觉。我的反应往往是在新闻的形式方面,例如,我曾指出,外国首长在北京访问时,都毫不例外的受“热烈”欢迎,作“亲切”握手,举行“友好”会谈。既是毫不例外,那末这些“热烈”、“亲切”、“友好”一类的形容词是不是多余?尤其是在标题上加了这些形容词,是不是成为主观的渲染?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字是一滴血”──记新华社记者夏儒阁张建松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带着人们的无限惋惜,新华社上海分社主任记者夏儒阁永远告别了新闻战线。1997年10月8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龙柏厅他的追悼大会上,来自上海各界为他送行的人们,一直站到厅外很远很远……“倾...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了《青年记者》 2012年1月上刊登的《关于稿酬标准的调查》,颇有感触.我是个已届耄耋之年的农村土记者,这里想说几句关于“稿酬”和“记德”的浅识. 关于稿酬问题,自古至今,均有之.因为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劳动,一类是脑力劳动.后者并不比前者轻松舒适,论贡献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撰写一篇有分量的稿子,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9.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