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应有语用分析的一席之地。进行语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语序变异、话语重复等现象进行语用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行文意图,全面深入地理解原文: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语用分析,可以排除异议,准确地把握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蒲云玲 《教书育人》2007,(5):100-103
“语用”或“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W.Morris)提出的,如今已是语言学中一个极为常见的专门术语。语用学是研究实用的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语境当中使用时是什么样子,能产生什么意义。一个句子通过语义描写后,可能其内在的东西未被说尽,它的意义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语法研究中语用平面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关注的是句法结构中表现出的语用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即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在某个具体的交际场合发挥何种功能,它研究的是语言中所有的语用意义。虽然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由于它们都重视语言交际过程,都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都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意义,因此对我们的外语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Irony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用视角分析反讽,介绍反讽的语用特征和意图,阐释反讽意义的推导和理解,突破仅仅对反讽的语言结构分析这一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指对一个语言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下,造成的模棱两可的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词义的多面性和语言结构中模糊限定性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歧义的特定修辞效果和语用目的。从而阐释歧义在语言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建立以语用分析为基础,以语义分析为手段,以语法分析为目的的汉语语法新系统,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法研究都是极有积极意义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修辞研究可分四个历史阶段:创建期、缓慢发展期、普及期、革新期。其主要成绩是:构建了修辞学理论体系,修辞观念不断更新,学术争论不断深化,重视修辞学史研究。存在问题是:继承古代修辞学传统不够,对方法与方法论不够重视,修辞学领域有向外扩展趋势。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修辞学,建议:重视修辞学理论建设,创建修辞学流派,建立或完善各分支学科,扩大修辞学刊物阵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运用语用学和修辞学理论分析网络语言,简要论述了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修辞色彩及其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层递是一种常见修辞格,也是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把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和解释层递这一语言现象,还能从语言学其他角度来发现其独特魅力和潜在功能,使众多修辞现象以不同面貌更透彻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修辞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是语言动物”观念的折射,它更多地体现了狭义修辞学的特征。这使人们普遍将修辞与修饰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以至于修辞长期行使着工具和手段的职能。而广义修辞学的修辞认知则将修辞提升至思维和认知的高度上.这为人们看待修辞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触及修辞的行为内核,并深化了对“人是修辞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修辞语用学思想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们可以把修辞学派分为四大主要修辞派别:新亚里士多德派(the Neo Aristotelians)、实证主义派(the Positivists)、新柏拉图派(the Neo Platonists)和认识修辞派(the Epistemic Rhetoricians).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也要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由陈望道思想所主导的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修辞学的积极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视觉修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译介,以及晚近以来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现状,明确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发展的瓶颈和理论方向。通过"使用"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理论要素,深入中国现实和问题的内在肌理,逐步建构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杨修案例,以语用修辞原则、语用修辞分析模式分析杨修之死,认为杨修死于其言行的语用修辞失误;发现杨修案例多属修辞语用标记凸显和社会语用标记凸显,前者表现出语用修辞高效,后者则表现出语用修辞(连环)失误;认为杨修一般遵守了准则2(满足信息差需要)、准则3(真实可信)、准则5(清晰明了)、准则7(幽默、生动等)、准则8(足量的言语行为),但违反了准则1(达意达旨)、准则4(考虑身份、关系等)、准则6(文明礼貌价值),在杨修的社会语用语境中,杨修遵守的准则不及他违反的准则凸显,终招致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5.
李洁慧 《文教资料》2006,10(24):123-124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pragmaticvagueness)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说话人在不同意图的驱使下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大脑中的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awareness)自始至终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语言选择进行指导和调控,并在语用层面上留下语言痕迹。本文主要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对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因此,礼貌是人们进行交际时要达到良好效果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N. Leech在《语用学原则》(Princiople of pragmatics)一书中阐述了礼貌对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认为礼貌原则与美国哲学家H. P. 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交际赖以进行所必须遵循的两项原则。英国另外两位语言学家P. Brown和S. Levinson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各种礼貌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把礼貌区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由此可见,礼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指编码,随意改变其含义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修辞学丧失自身特征。修辞学以揭示编码规律为己任,但不等于无需研究解码,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是两码事,后者覆盖面总是大于前者覆盖面。接受修辞学概念可以成立,但是作为修辞学的下位学科,应当把落脚点放在编码上。  相似文献   

18.
虚拟语气在英语学习中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语法形式 ,因为它主要是以动词形式的变化来表达句义的。通过虚拟语气的用法 ,把语义逻辑及结构特点等语法问题与语用结合。通过语用分析 ,了解语言环境是制约虚拟语气在应用中的一个因素 ,提出虚拟结构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谚语进行语用修辞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交往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交际。  相似文献   

20.
文化模式影响语言形式和修辞形式,语言的修辞方式体现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并且对语言教学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加强对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特征、句法结构、篇章组织的修辞方式上存在的文化差异的认知度,增强语言的文化意识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