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叙事”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中,写作“序事”,虽然不特指文学,但它强调的就是顺序,与当代的叙事学理论的某些内涵不谋而和。从文学的发生和传播角度考察,中国早期文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叙事传统,并且以叙事的技巧,包括完整、生动程度,决定了早期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逐渐打上了后现代社会的烙印。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网络文学的崛起,文学的视觉化策略,已经成为后现代性文学的重要表征。在文学的书写与传播中,大众传媒无疑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中挣脱出来,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从创作实际可以看出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载轨的叛女;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文学中"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描写女子借助易装或沙场建功立业,或科场一举夺魁,或勇敢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作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文学"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流程,并探寻其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人们从这个角度对当前文学发展状况的梳理还欠清晰。从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的传播媒介以及文学作品的受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对当前文学写作的巨大冲击甚至解构。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中国新诗的贫弱,吕进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新诗要振衰起弊,必须要完成三大重建: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因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的枯荣变迁和每一时代的传播方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其在艺术表征领域的支配地位,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人的精神生存在物质挤压下的一段艰辛旅程。所谓“文学的衰微”只不过是文学对“人间本位”的回归,技术理性的甚嚣尘上并不能真正压制人类对超越性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味紧跟时代嬗变而缺乏保持距离的独立审视,从而造成人云亦云的追风逐浪,足新时期学面对时代嬗变最为多见的表现.这种学现象又主要体现在题材与主题方面。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启蒙文化甚嚣尘上,文学启蒙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于副刊在不断的发展中对文艺的重视,再加上其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又优于期刊等其他传播媒介,就作为文学和文艺的载体选择,承担了启萌思想、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批评现实的功能,成为文学革命和思想启萌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学文学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文学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革新,必须做到专业性与普适性、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整体意识与当代意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大量通俗词曲流播于街市之中。其中既有艺人歌妓的商业性演出,也有民间自娱性的歌唱。歌和受众的不同审美趣味,又造成了不同的艺术群体。这些俗曲,不仅是市井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和人词曲的创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传播路径及其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类早期原始的传播形态,到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的传播方式,音乐的传播路径脉络鲜明,即早期口传心授的传播、乐谱的传播、现代媒体的传播和计算机及网络的传播四种路径.这些路径展示了音乐从原始传播的粗放性到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通道泛化带给大学生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正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能够理性地面对媒介、自主地选择信息、更好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4.
文学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新文学发展有深远而密切的关系,是中国新文学发表作品、培养作家的重要园地。对一个时代文学风气的塑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更推动着文化多层面的变革。文化是精神,不是物质。但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得以为社会所接受,并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就是轻松感。图书等出版物虽然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但是面对现代人的众多压力,那些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快速解除疲劳的文化产品则更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冲击等问题,是需要出版工作者面对和深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创作到作品到读者接受都表现出了现代特征,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对个人世俗欲望的肯定,因此“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经济关系为本质的活动。与此相对比,前现代的世俗娱乐文学则与宗法社会关系相联系,它是一种前现代社会中以整合社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让不同种族地域的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促进了全世界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当今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传播媒介如何推进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梅州地方客家文化为例,对目前地方文化传播媒介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构建地方文化传播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众文化迅速在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受此影响,通俗文学的崛起和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大众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之路进行勾勒,并探讨通俗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通俗文艺范式 ,首先体现于“四不像”的文化心态与文艺心理结构 ,即商业心理、自娱心理、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四者等量互扯互动的心理运作。其次体现于“四不像”的叙事形态 :似现实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后现代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鸳蝴、礼拜六叙事而不是 ,似社会经、言情纬的叙事而不是。这种“四不像”的叙事形态乃是典范的通俗文艺的叙事形态。通俗乃人的生命最真实的存在 ,是张恨水自身生命存在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文本角度来看,雅俗文学的界限就在于文本自身在特定情况下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信息丰富与否;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雅俗文学的界限却呈现出既趋于模糊又趋于分明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模式的转换与文学消遣娱乐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