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以"后"为词素的词族走进了大众生活,并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创造新词。本文试图以"后"词族为例,从文化交流融合中探寻外来词素的汉化、形成机制及其语义流变,旨在阐述外来词语词素化、在汉语环境中不断创造新词的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语言生活中"酷"词族的流行越来越引人关注。语料的认知分析发现,"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酷"词族的流行除受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外,还和求新求异心理的影响、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表义的经济性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章园园 《现代语文》2014,(4):137-139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模因论,以"XX族"为例,阐述了汉、日语中"族"字的意义,论述了"XX族"词族的产生、发展、演变、构词特征及其在汉、日语中的异同,论述了"XX族"词族产生的社会背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门"族词语"繁殖"现象,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转喻现象。作者运用英汉语料,从转喻的认知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门"族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作者也探索性地提出了"门"族词转喻认知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假说,并主张其凸显的不确定性和复合性,这是对于原型理论的发展和案例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近几年发展迅速,凭借网络这个平台,网络语言发展的速度亦是惊人,成为新词、新语产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网络语言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等的普遍关注。因而有必要将近年来网络中产生的"男"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来源、构成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语言中,语素"神"的结合能力增强,产生了三种新用法:1.作形容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搭配,构成"神器""神曲""神回复"等新词;二是作副词性成分,修饰形容词性成分,构成"神萌""神囧""神烦"等新词;三是作名词性成分,构成"囧神""萌神""男神"等新词。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指的是通过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以实现语言多样性的现象。"门"族词是多义词的代表,是基于人的经验及社会文化而产生的。许多研究者曾用传统方法来研究"门"族词,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这一现象外部原因的探索上,而从内部认知机制来探究其本质的研究较少。由于一词多义与人类经验及对世界的认知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试从概念合成理论出发来探究促使汉语中"门"族词形成的内在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汉语"红"色词族词义特征的讨论主要是在其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论文从"以物呈色,观象知意"、"对称整齐,对照鲜明"、"分类详细,表达丰富"和"既有静态性,又有动态性"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其特征,又从词汇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汉语"红"色词族的稳固性、变化性和全民性。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内部语境、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外部语境来分别讨论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潮"族词呈现出了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运用网络检索的方式在搜集大量"潮"族词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这一词族的语义内涵及结构搭配并探讨了它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大量包含"红"这一构词语素的词,它们共同组成了"红"色词族。从比喻、通感、移情和转品等修辞格来分析汉语"红"色词族的修辞功能,"红"色词族不但在结构、内容方面有不同于其它词族的特点,也具有某些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甜甜 《海外英语》2012,(8):279-28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微"族词的起源及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阐述,揭示了人们理解意义时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为新语新词的意义成因和理解提供了理论进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刘宗保 《现代语文》2006,(9):110-111
在最近的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我们常会看到诸如"电话门""短信门""解说门"等以"某某门"为结构特点的新词语,它们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理解来说,如果单凭其字面意义,常常是"百思不得其解",如"电话门",是一种关于"电话"的"门"吗?显然不是,通过具体说明我们才知道,它说的是意大利足坛的一起丑闻,这桩丑闻是由于某某电话被窃听而引发的.因此只有深入的研究这类词,探讨它们的来源、生成机制、结构特点、运用等方面,才能透彻地理解.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这些"某某门"类词统称为"x门"类词族.  相似文献   

15.
黄兰兰  黄伟 《现代语文》2009,(12):130-132
“X门”族词进入汉语之后,逐渐脱离其本意,泛化为“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从它的生成机制、构词特点和应用来看,“X门”族词及类似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X门”族词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全面考察"季"族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对"季"族词的词义演变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喜"得声的形声字中,按其所含有的共同意义可分为两大组:一表喜悦、快乐;二表光、热。本文通过对这些形声字的词义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喜"词族,揭示其系统性,由此加深对词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起承转合"之译笔,使陶渊明之"神"、"意"历久弥新,"传神与达意"比肩而至。  相似文献   

19.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20.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