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一九九七年开始创建的“中国报刊碑林”是根据“集报大王”徐孔章的提议,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中国报协、中国期刊协会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筹建的。地处咸宁市咸安区的“中国报刊碑林”现已初具规模,三百二十八亩基础工程的“三通一平”和办公楼东门楼的主体工程已完成,主碑楼、藏报馆等正在兴建,有关资料的征集也正同步进行。 中国报刊碑林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2.
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而建的“中国报刊碑林园”目前正在湖北孝感的观音湖畔抓紧施工。9月8日,投建该项目的湖北中业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在上海分公司成立仪式上介绍了项目情况。中国报刊碑林园将把全国的报刊(社)、影像图片社、书画社发展的历史,采用碑林形式再现,建有“中国报刊碑林长廊”、“藏报馆”、“华中新闻摄影学院”、“报刊文化宾馆”、“记者度假村”等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群。碑林园总占地1280亩,投资3亿多元。碑林园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的“报刊博物馆”和新闻出版工作者业务交流、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兴建的中国报刊碑林公园,经过3年的施工已初具规模.9月15日下午,中国报刊碑林组委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暨咸宁市咸安区政府联合在京召开报刊碑林情况介绍会.首都30多家新闻单位参加了会议. 报刊碑林是把报刊的基本情况和简史镌刻在石碑上,陈列在报刊碑林公园中,是向海内外游人展示的大型艺术建筑,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以及首都新闻出版单位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筹建.中国报刊碑林情况介绍会在京举行@白洋  相似文献   

4.
由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屈春山编辑的《中国翰园碑林》一书,新近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发行。全书收录了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及知名人士题词20多条;穆青等视察碑林的彩色照片30多张,海内外报刊撰写碑林的文章30多篇;舒同、启功等著名书法家的碑刻拓片100多幅;楚图南题写了书名;张友渔  相似文献   

5.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6.
2月15日上午,我们去向穆青同志汇报工作。交谈中,谈及中国记协最近搞“现场短新闻”评比一事,穆青同志马上说:“这是件好事”。他很有感触地谈了下面一些看法。他说,这就叫新闻改革,新闻改革就要从这些方面改,有人把新闻改革看成是什么“自由化”,想取消党的领导,这是很错误的,党对新闻的领导作用绝对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7.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中国市容报发表的一则简讯中,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说成是“广西省”。这个明显的错误,竟通过许多关口,见于报端。将自治区说成“省”,也散见于其它一些报刊。一字之差,反映了报刊记者、编辑、校对的工作态度,希望再也不要让这类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中国市容报发表的一则简讯中,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说成是“广西省”。这个明显的错误,竟通过许多关口,见于报端。将自治区说成“省”,也散见于其它一些报刊。一字之差,反映了报刊记者、编辑、校对的工作态度,希望再也不要让这类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报刊  相似文献   

10.
穆青说:新闻界要多吹“进军号”在谈到宣传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穆青说,要坚定不移,努力宣传,同时也要搞得扎实。凡是没有做到的,不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要光打雷不下雨。一般也不做综合报道.要处理好治理、整顿与改革的关系,把重点放在改革上。现在通货膨胀,主要是供需矛盾,生产赶不上需要。所以一定要注意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精神文明的宣传要  相似文献   

11.
人名关天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说:在报刊上是“人名关天”。就是说,千万不要把人家的尊姓大名搞错。不管是无名之辈还是著名人物,把人家的名字搞错了,影响很不好。 但是,在报刊上,把姓名搞错,特别是把名人的姓名搞错的纰漏,却屡见不鲜。 如贵刊今年第5期,把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写成了“童弟周”。又如四川有一家大报,在大字标题中,就把陶行知写成了“陶行之”,把曹荻秋写成了“曹获秋”,把李嘉诚写成了“李嘉成”;把历史人物三国周郎周公瑾写成了“周公谨”;把“小人物”的姓名搞错,更是家常便饭。在其他报刊,“更正”出现最多的,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市报人》2009,(1):I0002-I0002
2008年11月23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改革开放30年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和130多家地市报的社长、总编辑在三峡日报社传媒广场为“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刻石纪念碑举行了揭牌仪式。下面展登的是石刻纪念碑揭碑仪式现场的部分镜头和穆青、邵华泽二位先生的题字。  相似文献   

13.
在依然健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中,就作品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论,似乎无人能比得上穆青。他报道的焦裕禄、王铁人等英雄人物的名字,我国的成年人几乎无人不晓。穆青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贡献为人所称道。1996年10月,首都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要我出席。为了不当“闭口道士”,不发“外交辞令”,说点中肯的话,我把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作了一番研究。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却得益匪浅。穆青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这里,我只能就新闻人物写作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以穆青的作品为依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穆青同志是河南杞县人.中原的水土哺育了他.他对这块养育之地情有独钟,是理所当然的.他新近出版的《十个共产党员》一书中有6个就是中原大地的好儿子.我思索着一个问题,对于中原大地,最使穆青动情,使他牵肠挂肚的是什么呢?恐怕莫过于那里的父老乡亲了.那些普普通通的甚至是土得掉碴的农民、育林养林人;那些普普通通的县委书记,从焦裕禄到郑永和,这确是一些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一点也看不出是“县太爷”,但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操心操力,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穆青就是用他的笔把这些普通劳动者、普通县委书记心灵深处最光亮的东西,精神力量中最震撼人的东西,揭示在中国大众面前.这些人中,不管是已作古的,还是健在着的,他们的精神力量曾经鼓舞并正在继续鼓舞着许许多多人.  相似文献   

15.
某报刊载一篇《标点符号趣谈》。《趣谈》说,古时候有个财主十分吝啬、刻薄,请私塾先生常耍计谋,很多私塾先生不愿给他家执教。但有位秀才自告奋勇上门应聘。财主同秀才签了文约,文中写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全文无有标点符号。财主看后十分欣喜,认为这个傻秀才,既不要鸡鸭,也不要鱼肉,只要蔬菜下饭,一个钱也不要,很合算。于是就签了约,过了几天,秀才提出抗议,说财主不按签约办事,财主便理直气壮地当众亮出文约,秀才面对  相似文献   

16.
张美荣  耿金超 《新闻爱好者》2006,(11S):I0003-I0004
“我决心率领全家和全体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翰园精神,誓把中国翰园碑林建成化高品位、园林高层次的中国碑林第一流!”  相似文献   

17.
在依然健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中,就作品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论,似乎无人能比得上穆青。他报道的焦裕禄、王铁人等英雄人物的名字,我国的成年人几乎无人不晓。穆青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贡献为人所称道。1996年10月,首都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要我出席。为了不当“闭口道士”,不发“外交辞令”,说点中肯的话,我把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作了一番研究。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却得益匪浅。穆青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这里,我只能就新闻人物写作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以穆青的作品为依托作些分析,供大…  相似文献   

18.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怎么又重来?     
在《新闻记者》1992年第9期上读到了金维新先生的《批评者已经造成声势,被批评者一直保持沉默——去年舆论界一场“争论”之我见》。金丈把一年多来有些报刊对皇甫平文章的批评方式,称作“三级推断”:“从说一个特殊政策不要囿于‘姓社姓资’,演化为改革不问‘姓社姓资’,最后推论到‘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难道需要和可以改变吗?’”金文在末尾提出,“诸如此美的批评方式,搞理论宣传的大都很熟悉,也很痛恨它,怎么又重来了。”  相似文献   

20.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17,(15):65-66
穆青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被人们称为当代新闻界的“常青树”“三贴近的典型”“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①穆青在长达6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坚定的党性原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的人格魅力凝聚而成的“穆青精神”,成为当代新闻界记者的精神宝库,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新闻精品”,②比如《赵占魁同志》(1942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铁人王进喜》(1972年)、《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1978年)、《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1979年)等.本文以人文情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穆青新闻实践中的人文情结内涵,开启一个全面认知穆青及其新闻实践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