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河  张颂 《当代传播》2007,(6):138-139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近年来一些人将它与日常口语混为一谈,使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泥潭,弱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质量.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口语化"的价值趋向,对引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由来已久,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的研究,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和目前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当前社会中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的最新变化,归纳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的手段和模式,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不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诉诸接受主体听觉系统的主要传播手段。从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双方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有别于报刊杂志书面语言的新闻传播特性,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交流的相对直接性;二是报道的相对现时性;三是表达的相对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张彬 《视听纵横》2008,(6):85-86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用有声语言实现与听众、观众的沟通与交流,而要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效果,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用规范的语言,否则很难达到服务大众、引导大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亚桥 《今传媒》2016,(9):118-119
近年来,口语化新闻被各大电台、电视台竞相提倡,使受众寻求到轻松的生活感受和现代美学审美特征。口语化新闻以说理和叙事结合、分析和引导辅助的方式,让主持人脱离稿件进行轻松、随意的“说”新闻,语言组织更为灵活多变、通俗易懂,真正强调以人为本,在传播对社会有益的文化、信息以及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社会效果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段然 《河北广播》2006,(6):87-89
广播媒体的有声语言是文字稿件内容传播交流的载体,它不是一个机械的简单的声音语言传播过程,更不是复印机一样的横向扫描。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真实,可将其称为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思维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杨斌 《新闻传播》2013,(12):298
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频率,传播时效越来越快,语言更加通俗化、口语化,这一转变对记者、播音员的语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直播年代,很多正在发生的事件,可以在网络新媒体上即时浏览,可以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即时收看,也可以在电台上即时收听,就像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由此,新闻战就愈演愈烈,第一时间播报"最新闻",也成为各种媒体对新闻至高无上的时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新闻中常见的语言问题浅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情达意。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规范地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对于我们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搞好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里特就广播电视新闻中常见的几个语言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浅析,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张劲 《新闻世界》2009,(8):74-75
群众性语言是指规范化了的群众的口头语,它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活泼等特点。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用群众的语言来写作是它们的共同要求。但是,报纸杂志的传播媒介是文字.人们可以反复阅读;广播电视传播的声音一瞬即逝、不易保留,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是简洁的、清晰的、口语化的。因此,使用群众的语言对广播、电视新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其工作职责一方面是向大众传达最新的资讯和文化,一方面对于社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引导着人们的社会语言交流。本文就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9.
辛红 《记者摇篮》2012,(8):25-26
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就要在新闻写作上下功夫。新闻语言不仅要准确,符合事实原貌,又要使语言鲜活生动,有所创新,具有时代感。新闻语言要突破定式。诚然,新闻语言要遵守语言的基本规范,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新闻语言也要随之变化。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我们更要有所突破,否则我们就很容易犯假、大、空的弊病,尤其是在正面宣传典型的报道中,新闻语言的把握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记者经常把先进人物写成是不管家庭,不顾身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信息传播具有非常强的公信力。因此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剖析了广播电视语言的公信力,然后分析了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审美、思考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