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的2月间,我们在吉林海龙县与《东北日报》的同志会合后,我记得没过几天,长途跋涉的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东北日报》的负责人李常青、廖井丹就把我找去,告诉我现在有个紧急任务,要派我赶快去访问周保中同志。中央的意见,要请他对当前东北的形势发表谈话,说明抗日联军在东北坚持抗战14年,而国民党未出一兵一卒,现在根本无权接收东北。接着,又叫我赶到梅河口去见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凯丰同志说:“这个任务很重要,我们派一个班的战士护送,还有一个作家魏东明与你同去,到什么地方以及介绍信等,都交待给他了,明天一早就动身。”  相似文献   

2.
东北抗联史上,记录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周保中。周保中,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白族人,1902年出生于云南大理。北伐战争时期,周保中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少将副师长,因其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铁狮将军”。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省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中珍藏着一份档案,内容是时任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为恢复丰满水电厂,建设蓄水湖以保证供给更大更多电力,给林枫副主席的一封信。这封信得到了东北局重视,林副主席责成周保中书记负责此项工作。吉林省是周保中将军在抗战时期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地方。东北是最早,也是抗战最为艰苦、最为残酷的地方。战争胜利后,吉林省经济萧条,生活落后,留给时任吉林省第一书记周保中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他审时度势,在很长一段时期,一边继续开展敌伪斗争,一边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发展经济上。1945年12月,周保中在中共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建立新东北新吉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讲,能够坚持长期写日记的人不算太多。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指挥和带领部队出生入死、奋战疆场,并能坚持长期写日记更属罕见。然而,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套在艰苦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环境下。坚持10余年记录自己及部队战斗、工作和生活情况的《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这些珍贵日记的作,就是名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周保中将军。  相似文献   

5.
正在吉林省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封周保中给延边地区委员会负责人姜信泰的关于延边地区要树立政权的任务部署信。信中内容是周保中令姜信泰编成东北国民军,用其武装力量对抗国民党重庆政府在东北反动的活动,并对其在延边地区的反动活动进行遏止。姜信泰(1918—1950)朝鲜尚州人。十岁到中国龙井中学学习,师从金策,在其教导下参加革命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姜信泰在中国东北参加了抗日游击武装斗争。姜信  相似文献   

6.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的烽火,随着敌人的投降刚刚熄灭,党中央即从延安抽调大批干部前往东北,其中包括一个由新华社、《解放日报》16人组成的小分队。这个小分队由当时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率领,是准备去东北建立总分社的,我也是其中的成员之一。10月初,我们从延安步行奔波了三个多  相似文献   

7.
陈翰章是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之一。他1913年6月14日出生于吉林敦化,是位令吉林人骄傲的本土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19岁的陈翰章,第一时间投奔吉林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成为东北青年奋起抗日的先行者。此后,他追随周保中等抗日将领,凭着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在吉、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份有关我党收集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的档案:1946年1月末,《东北日报》负责人廖井丹就收集东北抗日联军材料以应对国民党政府关于东北问题谈判,写给周保中将军要求采访的信件。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于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9.
管松涛,山东巨野县人.19岁参加旧军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独立第105师炮兵营连长,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57军少校副团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滨海支队参谋长.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后,十分注重发展东北教育事业,培养各类人才,其中,恢复创办沈阳萃升书院就是张学良发展国学、繁荣学术文化的重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省档案馆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件有关成立中共吉林省委员会的文件。在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派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开展工作。1946年12月,经东北局批准,由陈正人、张啓龙、周保中等干部组成中共吉林省委员会,任命陈正人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陈正人,1907年出生,原名陈林,江西省遂川县人。1925年5月,陈正人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同  相似文献   

12.
伯力之行1940年3月19日,苏联远东边疆伯力城白雪皑皑。这天上午,远东边防军司令部迎来了3位表情严峻,步履匆匆的中国客人,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在城郊白桦别墅里,他们将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负责人进行会谈。1931年“9·18”事变后,白山黑水燃遍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将领巴海是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在开发东北、抗击沙俄、保卫疆土等方面卓有政绩.笔者在查阅巴海相关资料时,发现几条未被学界注意的资料,可补考正史中巴海生平,遂不揣浅陋,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14.
身负重任 1948年10月,东北长春市寒风萧瑟,落叶纷飞,人民解放军如铜墙铁壁,把城内十万国民党部队围困了近7个月.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原来是山东第四乡村师范的学生,学校在山东兖州.看到中国军阀混战、社会腐败,我立志想找到救国真理.1937年日本人进了山东,学校就解散了,学生各奔前程.我回家后正好遇上共产党山东省委从城市(济南)转到农村,就在我们村附近,离我们村不到二十华里.  相似文献   

16.
胆大做将军     
俗话说,“胆大做将军。”这句话用在新闻采访上,真是再恰当不过。几年来,我凭着这句话赋予的勇气,抢到了不少好新闻,结识了许多新闻人物。一张条子使不想见记者的船王包玉刚欣然出迎 1985年10月30日晚,我从广播里听到了一条消息: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先生来到杭州。当时,一家报纸正在连载《船王包玉刚》,我对包先生那种追求事业的精神十分钦佩。当晚,我就决定第二天去拜访包先生。  相似文献   

17.
1907年12月22日,赵东寰出生于法库。赵东寰的家祖籍辽阳,因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全家曾经先后搬迁到彰武、法库,最后定居法库县城。赵东寰全家共有兄妹7人,5男2女,赵东寰排行老三。为了养家糊口,赵东寰小学毕业后就离开法库,到沈阳市皮鞋制造厂当学徒。1926年他考入东北军学兵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28年他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学堂第十期学习,193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第十九旅四十二团任见习准尉,随军先后驻防营口、田庄台、盘山一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侵占了东北。赵东寰随东北军撤往辽西、热河,经凌源撤到河北省干沟…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的关东军更加猖狂,屠杀我爱国志士,奴役我人民,掠夺我财富,蚕食我领土.在这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当年发生在辽宁清原县七道河子的伏击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莫言大热! 因对"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独特而非凡的言说,莫言荣膺诺奖桂冠,随之引发的轰动,一时间无人可比.大热的不仅是他的作品,而且还有他和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现实中的东北乡人声鼎沸、百态聚集.高密与中国再次契合,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努力地要使它(高密东北乡)成为中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姜辛 《新闻记者》2003,(9):43-44
2001年4月1日,南中国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此时,正是我作为《文汇报》常驻俄罗斯记者刚刚履新的第九天。从当地电视新闻中看到此消息后,新闻敏感告诉我:这一重大的国际冲突事件也许将成为我作为驻外记者生涯难得的报道机遇。尽管我所在的国家是与此事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俄罗斯,尽管我刚刚来到莫斯科,一切必要的证件尚未办理,但是我知道中国的读者将会十分关注俄罗斯的反应,我所在的报社会把“中美撞机事件”作为十分重要的报道题材,而且我作为国际新闻记者作报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何处着手?从哪里寻找新闻线索?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