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是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弱智儿童适应障碍与适应能力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适应性功能教育”以两个实现统一的理论为基础,以新的弱智儿童功能性定义为依据,通过课程建设、制定个别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等环节,形成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弱智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培智班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培智班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培智班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促使弱智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八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弱智儿童适应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弱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弱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相比表现不同,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又是弱智儿童的一个特殊类型,影响弱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病因、智力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WISC-Ⅲ的介绍和WISC-Ⅲ对美国天才、弱智儿童评估的探讨,说明使用WISC测验,应注意WISC的总体智商分数并非总具有实际意义;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显著性差异的识别及其重要诊断含义;文化偏差、慢速答题和天花板效应对诊断天才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WISC对诊断弱智儿童的适用性,在诊断弱智儿童时,不仅要进行智力评估、适应性行为评估,还应关注适应机能与智力水平的一致性;只有充分利用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儿童作出评定.  相似文献   

5.
一、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行为的养成 生活自理行为是儿童最明显的社会适应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切适应的基础,是重度弱智儿童适应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弱智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与常人和社会的交往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人际交往是弱智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弱智儿童自身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终究要融入社会的现状,对他们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度弱智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弱智学校中 ,中、重度弱智儿童所占比例日趋增多 ,而教学上却仍沿用为轻度弱智儿童所编写的教材 ,这样就产生教材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因此 ,我们就弱智儿童掌握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一至十八册中的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 ,并采用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中度弱智儿童与轻度弱智儿童在许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存在差异。文章对中度弱智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进行分析 ,并对教材改革和教学新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弱智儿童的保健工作周国芳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不仅在发育期间表现出智力功能显著地低于平均水平,而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依据智力商数与社会适应行为缺陷的程度。我国把弱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尽管各级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行为特...  相似文献   

9.
三例孤独症儿童学习适应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就读于启智学校的三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16 周的课堂观察发现其学习适应的特点,并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提出建议。观察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在校学习中较弱智儿童波动,大多数活动需要提醒和适当帮助;课堂学习不良适应表现明显,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与弱智儿童共同学习是可行的安置措施。为此,应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弱智儿童的问题已引起教育、医学、心理学界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弱智儿童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是,它的筛选、评定和诊断等有一定的复杂性,许多轻度患儿尚无法根据实验室检查方法加以判断。作者认为在认识上,应该严格掌握弱智儿童的概念和标准。①(一)弱智儿童是有病的儿童,应该重视鉴别几种不属于弱智的学习困难儿童;②不仅要重视弱智儿童的智力缺陷,还应兼顾社会适应行为欠缺方面的表现;③弱智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轻度和中度落后的儿童。在实际工作力面应①建立弱智儿童筛选和评定的咨询小组和工作小组;②(二)规定弱智儿童待殊学校学生筛选、评定和录取的必要程序;③应该取得包括教育鉴定、医学检查和智力诊断与行为评定三方面的检查资料才能对儿童作出是否“弱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