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别语句,课本编者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个别语句试作如下分析。一、"唧唧复唧唧"与"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历年来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对"唧唧"一词有下面三种不同的注释:"虫鸣声"、"叹息声"、"织机声"。虽然这三种注释,前人皆有所阐发,但由于古今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教学中,究竟以哪种注释较为妥当,这是值得研究的。"唧唧"这一象声词作"虫鸣声",根据生活见闻,只能表示"蟋蟀"  相似文献   

2.
3.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同学们在学习了《木兰诗》之后,对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直率、朴素、刚健的风格和其中描绘的战争生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再和同学们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但诗歌本身并不具备这种品格。诗歌抒写的是从军的无奈,对凡常生活和家乡亲人的渴求思念,及丝丝缕缕透露出来的战争隐痛。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后人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的传奇经历和高尚情操历来被人们当作巾帼英雄的典范而讴歌,木兰的形象亦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英雄人物之一。正因如此,评论者多认为洋溢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迈乐观,但仔细品味木兰代父从军的心路历程和全诗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我们感受更多的却是封建时代女子从军的无奈伤感,而不仅仅是豪迈乐观。  相似文献   

6.
王海林 《现代语文》2007,(12):89-89
"乐府三璧"之一的《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被选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本。课文大多数注释遵循文言文翻译的"信雅达"原则,这对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笔者在备课时却发现"策勋十二转""双兔傍地走"两句诗中对"转"及"傍地走"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王兴增 《语文知识》2000,(10):24-24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脍炙人口,家传户诵,经久不衰;它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活泼,充满了传奇色彩。诗中还对六种服饰进行了描写,大大地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铁衣,即铠甲,指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透过这“铁衣”,我们不难想像出:乔妆改扮的木兰驰骋疆场,在刀光剑影里与顽敌兵戈相交的雄姿;透  相似文献   

8.
刘子立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40-42,32
《木兰诗》的创作年代、创作地域以及本事,一直是学界争论多年却没有定论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来自民间的文学作品,有时亦蕴含着正史所不及的历史讯息,往往可以作为“诗史互证”的宝贵资料。本文即试图从几个前人聚讼已久的问题入手,搜罗爬剔材料,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乐府民歌的瑰宝,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最早于1905年被选入初等小学教材《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九册,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后,《木兰诗》一直被频繁地选入国文教科书。"教学点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理解预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既是教学目标的物化形态,又是学习流程的集中体现。"(魏本亚:《语文教学点:课堂教学的基础》,《语文建设》,2016年第5期。)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木兰诗》从最早进入语文教材到现今,分析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话说木兰在家居数日,忽闻边城警急,反贼东山再起,张公公奉皇上手谕迎木兰回朝,为国杀敌。  相似文献   

11.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自从产生起至今,花木兰的动人事迹,以及她的光辉形象便广为世人代代流传称颂。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对木兰形象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以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产生于北朝时期的优秀民歌,《木兰诗》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本文即以民族融合作为切入点,从融合的生活内容、融合的人物形象、融合的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木兰诗》进行深入读解。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15.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章语"唧唧"释义众说纷纭,旧解多为机杼声或虫鸣声,文章对此两种观点进行辩驳,并从文献佐证、文本渊源、诗歌情节等方面分析探究,认为"唧唧"为木兰"当户织"的叹息声,才与"唧唧"一词在同时代诗歌中的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文学教育(上)》2010,(10):113-113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所热烈欢迎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郭锡良、唐作藩等五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90年修订版)(上、中、下)是受国家教委推荐、被国内许多院校文史类专业选用的优秀教材。该套教材体例严谨,内容精炼、紧凑,释词精审,不愧是精心雕琢、反复打磨的杰作。笔者在教学时对文选中的一些释词有疑惑,谨对其中的“不吊”“陈氏三量,皆登一矣”、“守城,“劳之来之”、“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等词句的释文提出新解。  相似文献   

19.
新近出版的注释本《小额》是学习和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的宝贵底本之一,然其标点及校勘方面仍有一些可商之处,尤其是影印版中大量的异、俗字未能在注释本中得以完整体现,淹没了其固有的文字学价值,本文尝试就该书点校方面若干问题加以校释。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北朝民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中原和广阔的北方边境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形象反映。其中,《木兰涛》就蕴含了不少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