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杜元国 《山东教育》2004,(18):41-41
本文的“集中教学”出自于华东师范大学张思中“16字外语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它的基本意思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语言项目进行适时集中学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为以后的分散教学埋下伏笔。集中教学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的内容,它通常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但在某些方面,比如字母音标的集中教学也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并以跨化交流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外语教学必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跨化交流的能力,怎样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国外优秀化传统的同时,更好的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形  相似文献   

3.
情境教学以“情境”作为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人点,从广义来说,“情境”是教学双方所持有的主观心理因素——认知、情境、意志、行为、个性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从语文教学之狭义而言,它是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与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化意识。化分为公开化与隐蔽化。在中学外语教学中,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对隐蔽化的理解上。化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当前外语教学虽然对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视,但教师对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化教育的目标还不够明确,跨化语言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常因教学语言上的失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在学生面前处于尴尬境地。“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偶尔为之,无伤大雅。但若经常读错字、说错话,甚至被学生称为“白字先生”,那问题可就严重了。笔者总结出教学语言避误的六种方法,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句话概括了语言学习的特点,说明学习语言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同时也阐明了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起的作用。对于英语教师,其责任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英语知识,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下面结合本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就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篇     
看语文课是不是姓“语”,看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不是在“语文实践”上。 如果把语文课定位在“语言实践”上,那么语文教学就要实行另一个重大战略转轨,那就是从“教师讲解”的轨道转移到“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优化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无论课堂讲授还是课外谈心,教师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语言运用得糟糕,教学效果一定差;而语言运用得好,则“嘻笑怒骂”皆能收到好的效果。试举几例说明。一、“嘻”,乐在其中;“笑”,回味无穷课堂上的“嘻”、“笑”,指在教学中运用逗乐、和学生开小玩笑、说反话等方式,把对学生的教导或要传授的知识蕴含在其中,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给课堂创设和谐、真诚、温馨的氛围,能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动。1…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思想性 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三基”,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健康、明、进步,切忌使用粗俗、低级的语言讽刺、挖苦、辱骂学生。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情景法”教学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全方位、多感官体会英语语言,“语法法”教学又可让学生在现有的母语语言基础上理解英语语言,笔者以为,在英语新教材中应当“情景法”为主,“语法法”为枝,互相结合,再加上教师的努力,一定会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具性和人性是统一的,而“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里对作教学的人性作了明确阐述。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注重人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对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论述:“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在一节数学课中向学生介绍200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的客体指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学媒介、学生。教学媒介是指教学的“语言”、“动作”、“表情”。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教师教学的实质:教师教学是通过构成教学活动四个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师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能动与媒介的中介作用,使知识产生飞跃,由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主观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动作、教学表情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语言,是自然语言和纯数学语言的整合,以自然语言为“基”,以纯数学语言为“体”。它既包括可以符号化的、精确定义的纯数学语言,又包含经过精心选择、提炼加工的用来解释和过渡的自然语言,因此,它既具有纯数学语言的“气质”,又保留了自然语言的“体态”,成为师生之间知识传递、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载体。作为教师,应注意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追求其艺术性。《学记》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是对教师语言艺术性的精彩论断。的确,教学语言精辟,学生就会理解深刻;教学语言形象,学生就会易于领悟;教…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二的交融形式就是审美。语教材所选的大多是质兼美的课,散、小说、诗歌、戏剧自不必说,议论、说明也都是极有代表性的,它们都以自身严谨的态度、鲜明的思想、周密的布局、个性的语言等屹立于化艺术之林,赢得了人们的崇敬和喜爱。语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这些质兼美的课中充分地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语素养(也可以说是化素养),这其中当然包括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是大家公认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工具性学科,其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化载体”;嘴上说的是语言,笔下写的是章,无论说的语言还是写的章,无不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且又为生活服务,可见语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生活。因此可以说语义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这个工具自由地生活、可是,在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育思想驱使下,现行语教学被阉割厂,语被纯粹工具化.完整的教材似七宝楼台被拆成片断,学生被牵着鼻子在抽掉生活内核的语言躯壳中转圈子,反复进行纯技术性的机械的操练,闭塞了聪明、磨纯了灵气、消灭了兴趣.成为只会应答试题的机器。因此,要想摆脱语教学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打破语教学与世隔绝的禁锢,密切联系生活,使语教学真正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好课贵在“真” 陈晞:课堂教学中的“真”首先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精神状态——要具有真情实感上,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中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近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种趋势,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语言教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语言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变授课中“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对某些重要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需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要点化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具体作法是:根据教纲要求与教学内容拟定好讨论题目,由学生充分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其特点在于能发扬教学民主,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一定的实效,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形成敢于争论的学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课堂开展教学讨论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应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