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刘亮程的《先父》则首先,并且主要是从“我”的角度切入题材,很少写父亲生前之事,却多写丧父后“我”历年对先父的幻想之形。本文在虚拟的对话氛围中以“我”对先父的渴望、怀念、愧疚、反思和反省,以及我丧父后与日俱增的落寞、迷惘、痛苦和无奈等心理轨迹为…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书。它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等等,同时也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其中历史记载部分有些是民间传说,并不完全是信史。在不少纵横家的游说之辞中还保存了一大批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之类,属于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这部世情大作,历代史家、评论家都偏重于从正面对该书广泛地描写社会家庭,尖锐、深刻的讽刺特色和独特的结构进行总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较少涉及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缺陷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为挽救明朝危亡而与当时权阉作斗争,入清后归隐不仕,被逼参加乡试,并非“晚节不忠、。其创作以散文见长。传记散文深受《史记》和唐传奇影响,选材典型,叙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论文、书信等其他散文豪宕流畅,纵横恣肆,明显带有唐宋八大家遗风。其诗歌追踪杜甫,情意悲凉,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6.
沙丙华 《农村教育》2007,(11):56-57
散文《一面》中几处对鲁迅先生的正面刻画,真切细腻,突出了先生“瘦得教人担心”而“精神很好”的相貌特征,逼真又有深刻的内涵,做到了形神兼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7.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 ,我们的文学无疑会有雄浑壮美的诗篇 ,会有鸿篇巨制的小说 ,那么散文呢 ?我想也应有它的作为。最近 ,读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抒情散文《太阳之歌》 ,就使我对散文的这种审美期待获得了满意的回答。当今文坛散文热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通常见到的多是那种精短的生活散文、游记散文、人物散文、随笔式散文、文化散文 ,甚或是所谓“小女人散文”。当然 ,这些形态多样的散文也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 ,自有其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 ,像作家沈世豪笔下的《太阳之歌》这样大气 ,这样燃烧着时代激情 ,这样…  相似文献   

8.
李建国 《学语文》2005,(1):16-16
《岳阳楼记》(简称《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抒发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后人推崇。《醉翁亭记》(简称《醉》)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散文,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它的主题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寄情山水、恬淡闲适、随遇而安的思想。人教社的初中语文课本认为文章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我认为两篇散文的主题基本相同,都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10.
范昌灼 《高中生》2009,(1):60-61
《珍珠鸟》是一篇精短散文,发表后,反响不小。《青年文摘》杂志和众多的散文选本、鉴赏辞典都予以纳入/  相似文献   

11.
李智 《学语文》2005,(3):0-51
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不易进入文章情境,故对散文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散文教学已渐渐成了一个“瓶颈”。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法言》是扬雄拟《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在语言艺术上,吸收和承继了《论语》等先秦散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典故等,丰富和发展了散文语言。另外,扬雄还以辞赋和散文创作相互融合的笔法,使《法言》呈现出《论语》所未有的华彩气息和骈俪化的时代风貌。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法言》仅是模仿而没有艺术特色的偏见,重新认识其在散文史、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曾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一篇篇都脍炙人口,其中《荷塘月色》更是历久传诵,佳话不断,一直是中学语文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5.
韵文的运用是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其标题和行文采用韵文。大量而丰富。或为古风、或为近体诗、或为词、为赋、为曲、为赞……。所涉内容也极广泛而多样,对《西游记》的小说结构,人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主题揭示等等,起着独特的、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之一。这一现象的产生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元以来古典小说创作渐次形成的传统表现形式已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史传散文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分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文化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鸿门宴》为史传散文的代表,以聚焦于“言”,深读语言内涵;着眼于“文”,理清史文关系;立足于“人”,解析灵魂人物为主,探究史传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引领学生深度挖掘史传散文中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在读、品、鉴的过程,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现出模糊美的特征。作者追求模糊美既是内因的需要又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序》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君主、人臣、普通百姓及少量妇女四类.其中,君主和人臣是最主要的两类人物,而且他们又各由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组成.绝大多数的“闪现型”人物和少量的“累积性”人物,共同构成了《新序》的人物画廊,传达了刘向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中国小说产生于诗歌散文之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初具规模,唐以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笔者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微子》中《荷丈人》的研读,认为《荷丈人》与小说发展有一定渊源关系。1.小说人物与《荷丈人》之人物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据比较分析,《荷丈人》也具有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定而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说艹条艹条艹条艹条艹》、明《荷丈人》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荷丈人》中共出现五位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三、作为文学作品的碑志文碑志文为盖棺论定的人物传记,属于史传散文。自司马迁《史记》开创史传文学后,如班固《汉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以及唐传奇等,都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碑志文,作为史传散文的一种,从理论上说,也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但是,碑志文的性质,如同朱剑心《金石学·说石·墓志》所说:“故其为文,不过略叙生平梗概,使陵谷变迁,后人可以识其墓处,觇其行诣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