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崔亚荣 《现代语文》2006,(10):32-33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尊重生命”的真正内涵; 二、理清章的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体会本体现的演讲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导入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面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3.
学术演讲是公众演讲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公众演讲,又有其独特的演讲目的。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词是一篇典型的学术演讲,其语言描写(词汇层面、句法特征、修辞手段)、语篇(替换关系和连接关系)和语境(语场、语旨及语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学术演讲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演讲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既具有书面文体文章的各种特点,又适合口头朗诵。演讲词有其独特待的文体特点,演讲词的解释应遵循相应的翻译原则。比较对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两个中译文,结合实际的译例,指出翻译在忠实传达原意的基础上,要做到辞义并举,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5.
演讲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既具有书面文体文章的各种特点,又适合口头朗诵。在语篇修辞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卓别林经典演讲辞中理性诉诸与情感诉诸的修辞作用赏析,揭示演讲词中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的劝说效果。  相似文献   

6.
1.初步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 2.在阅读中理解、体会演讲词的主旨和精妙之处。品味演讲词的语言和风格。 3.学习针对不同场合和对象作简单发言。  相似文献   

7.
<正>写好一篇演讲词,既需要考虑对象、场合、感染力等演讲要素,也需要考虑主题、逻辑、材料等写作要素,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从教材中挖掘资源,将课文学习与演讲词写作联系起来,暂时搁置选题、选材等诸多因素,聚焦演讲词写作的要领,可以高效提升演讲词写作的能力。《谏逐客书》是在秦王听取宗室大臣的建议后下令逐客的背景下,客卿李斯写给秦王的劝谏奏疏。文章从“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高度理论,反复阐明逐客之过,史料丰富,论证充分。  相似文献   

8.
演讲词和一般的论述类文本教学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演讲词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从演讲词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内容、从受众的角度探究演讲所达到的效果.从探究演讲词发表的背景和社会影响力来还原文本的某些典型特征。我深信.只要我们抓住这些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必然能让典范的演讲词还原到它本来的生存状态.也会让实用类文本教学的课堂重获生机.产生真正活化的课堂话语.形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词颇具深意和思考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独特的修辞手段是习近平主席演讲词的灵魂及精髓,"习近平体"油然而生。本文从修辞学和文体学角度对习近平演讲词含蓄又敏锐犀利的修辞风格,习近平人生实践及治国执政思想作浅显解读,其中主要介绍修辞的类型、功能、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毕业典礼演讲是演讲人通过演讲词给毕业生上"最后的一课";是演讲人通过演讲词将教育和劝说的目的传递给听众,即演讲人使用语言表达观点,影响听众的态度或行为,甚至改变听众的行为或想法。这就与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的意义一致,即语言除了能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的功能。但是受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词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分析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词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以期对中美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解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详细地分析论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翻译现状,提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设想和原则。即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被动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必须遵循真实原则、交际原则、透明原则和充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不能忽视“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 ,应将翻译理论和教学渗透于精读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增加实用性翻译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