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也谈教育的"三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你怎样看待“三胡策略”?我被他问“胡”了。反问他:“三胡”是哪三胡?他说:“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我脱口而出:“胡闹!”他郑重地拿出《教育参考》杂志2003年第12期给我看。我翻开这本杂志,上面真的赫然刊载一篇文章,题为《三胡策略》。我浏览一遍,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唐突感到惭愧。  相似文献   

3.
胡适认为:“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成果累硕的今天,在矫正错误的教学行为,完善教育思想的当下,作为教育领域中永恒而又稳固的三维空间出现了盲点,那就是家长、学生和老师在教育与被教育、他教与自教时出现的“问题”——姑且诊断为“问题家长”、“问题学生”和“问题老师”。在病情蔓延恶化之际,提高认识,唤起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这是不少教师以往联系家长的一种常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校、家庭“面对面”地协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家长工作、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龚莉 《教学随笔》2008,(1):74-75,96
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  相似文献   

6.
徐志华 《辅导员》2010,(1):37-38
借用“跟着感觉走”这句歌词作题目,不是说我们写作文可以胡思乱想,可以记流水账,只是借这句话,希望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写作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向群 《中小学管理》2005,(12):56-56
作为学生,你最敬爱的老师是谁?身为家长,哪位老师对你的孩子教育有方?同为教师,谁是你钦佩的同行?时下,成都某媒体主办了一次名为“2005年度超级教师”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有了孩子就是增添了负担,你看,“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都是父母自上而下的行为。为了负担轻一些,大人最希望孩子“听话”,否则,就会忙中添乱。让大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9.
陆茗芬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F0003-F0003
“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榜样。”——题记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和你一样都在“成长”的路上。爸妈扶着你走过多少路,可你曾想过,当他们蒙上眼睛、你无声地搀扶他们走过一段坎坷的路时,他们是多么感动!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2.
萧雪 《顽皮娃娃》2007,(9):12-12
1.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小朋友,嘴巴又叫“口”。你看“口”字像不像你张开的嘴呢?请你张开嘴,到镜子前看一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4岁的孩子,发现鹌鹑蛋竟和鹌鹑一样都是有花纹的,由此他突发奇想,在家中白母鸡的身上涂上红墨水,希望“红”母鸡能生出红蛋来。鸡一拍打翅膀,刚穿上的“新衣”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结果,孩子被母亲打了屁股:“看你敢再胡思乱想!”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却死守书本。他想将来去搞科研,于是求教老师:“您看对于搞科研,我最要紧的是要学会什么?”老师说:“你要学会胡思乱想。”两件事都是关于“胡思乱想”的,结果竟然如此不同。你对“胡思乱想”是投赞成票,还是投反对票?咱们还是先看看科学史上的事例——太阳东升西落,是人们无数次看到…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很大一部分因不善于听而形成。家长的重复唠叨、小学教师的反复强调、义务教育“口语交际”教学的好高骛远,致使这部分学生常处于充耳不闻的状态。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为突破家长的宠爱观念,二为改进学校的教育方法,三为语文课堂的有意识训练。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5,(12):34-35
日前《新快报》做了一项关于“学会对孩子说‘不’”的亲子调查中,6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要求“偶尔”或“很少”会说“不”,只有15%的家长会经常对孩子说“不”。“我也很想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说‘不’,但我做不到。”一位家长表示,一看到孩子的眼泪或歇斯底里的样子,就不由得让步。  相似文献   

18.
从"新"开始从"心"做起——谈幼儿园家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孝嫱 《教育导刊》2009,(12):47-47
实践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架起家园之间的桥梁,影响和指导家长,参与家同共育。做好家长工作,不仅要从“新”开始,重视诸多“第一次”,为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要从“心”做起,关注家长工作的细节,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19.
字的哲理     
挫:想事事“坐”等到“手”的人,必定事事不顺。否:真正反对你的人,往往“不”表现在“口”上,而是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20.
“小升初”硝烟的弥漫中,许多孩子正在经受天气的升温和升学的煎熬。家长给他们准备了好多个“证书”,印制了精美的简历,正领着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接受“面试”的甄别和“测试”的遴选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