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有幸读到了永嘉董林梯老师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2期)的《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一文,该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体现“大生命”意识线索——“不只关注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董老师在文章中对教材中的“大生命”意识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3.
重构诗意,旨在使语文教育从功利性、工具性的语境中彻底解放出来,更好地关注人的独特的生命姿态和美丽的存在方式;基于形式,则根源于形式对诗意的涵纳、表现、规范和塑造的功能.二者一为导向,一为切入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同质同构的.两相呼应与结合,对扭转语文教育中“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受挫的不良趋向,还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整体感、生命感、美感严重缺失的状况,使语文教育能有效回归诗性,“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命情怀、拓展生命疆界、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6-12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时期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如今“生命教育”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使教师不得不意识都生命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认知生命,关注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感受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幸福感的人。  相似文献   

5.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0):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培智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诸多因素相互联系形成了一条“生态链”。而生态语文就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培智语文教学,使培智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语文凸现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的特点,尊重每一个智障学生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7.
近来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转身的问题谈得非常多。但转身也要有个原点。那就是对于学生生命正常成长的关注。一般情况下,一说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我们通常会说要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必须让生命和生活在场。多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就是围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与生命和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索的。基于此,我提出“两生”语文教学,所谓“两生”,就是指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生活,生命与生活紧密相连,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的舞台;“两生”语文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必须有生命的气息和生活的气息,把生活与生命个性嫁接起来。也就是说,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本,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不断充实情感,历练思维,提高言说能力中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以及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9):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材(包括读本)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课文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尝试进行生命教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也牵动着全社会。而加强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作为语文老师,应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修正孩子们的“生命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悄无声息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简单地讲.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课关注生命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各种课文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提供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学论的范畴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环顾周围,人际关系冷漠,校园暴力、学生自杀,邪教杀人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与扼杀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任何教育如果缺乏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感知语言的魅力,也体会生命的价值。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与机会。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教材为“镜子”、以语言为“媒介”、以活动为“平台”,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与策略,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虐杀动物、自虐、自残、自杀等血淋淋的事件不时见诸于媒体,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为已任的语文教师理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树立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的关注和探寻是叶舟小说的基本内核。他总是在文字背后用睿智的眼光来打量着天地间的一切生命,从而使一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盈着“生命”的智慧,潜藏着关于“生”与“死”的沉思。叶舟的小说在平静的表层下,以温暖和叩问关注着俗世中的个体生命和生存,体现了人类在尘世中寻求精神皈依和灵魂救赎的“生命意识”,暗示着“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着重突出了生命教育这一亮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