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公开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军不宣而战。开战仅半个月,德国各集团军群就分别向苏联腹地纵深推进了300—600公里不等,苏军在西部边境配置的170个师中有28个被歼灭,70万人员武器损失过半,30多万人被俘,2000多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惨败的结局呢?本  相似文献   

2.
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调动181个师20个旅共550万人,向苏联大举入侵。在北起巴伦支海南至黑海约三千多公里的正面上多路发起进攻。希特勒声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进军”。战争初期,苏联严重失利。6月22日,西部的66个机场遭到猛烈的轰炸,半天之内,损失了飞机1,200架,其中800多架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于地面。是日,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至7月9日,苏军在西北方向后退了400—450公里,在西部方向后退450—600公里,在西南方向后退300—350公里。战争开始后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  相似文献   

4.
1938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解除了“西进”的侧翼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暂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当时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正在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但由于德国暗中与英国进行谈判,最终导致英、法、苏三国谈判不欢而散。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联的国土上又不断地制造事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虽然为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建设和备战的时间,但对苏联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伏尔加格勒,这个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城市,曾经拥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斯大林格勒。在1942年到1943年那个极度严寒的冬天,入侵苏联境内的德国军队,在这个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英勇抵抗,可耻地丧命在冰天雪地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法西斯主义开始走向灭亡。维尔加奇战争从这里开始4月22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伏尔加格勒的朋友弗拉基米尔开车载记者去城市以西60公里处顿河岸边的维尔加奇。这是—个只有几百人居住的小村落。1942年8月23日,正是从这里,保卢斯率领的德军第6集团军开始对…  相似文献   

6.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时苏联一边宣布中立,一边开始占领西部邻国领土,扩大西部边界,着手建立一条抵抗德国的所谓“东方战线”,苏芬战争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0月,苏联为解决与芬兰的边界变更问题,邀请芬兰政府派代表团到莫斯科会谈。在谈判中,苏联政府建议:为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安全,租借芬兰湾西部某些地区;要求芬兰将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向北移动20—30公里,苏联愿将东卡累利阿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为交换(2761  相似文献   

7.
一件历史悬案历经半个世纪真相大白,但它的解决与否,始终是背后的政治说了算。斯大林从1941年4月初开始,就不断收到德国飞机进入苏联上空的报告。自从1940年9月起,这种德国向苏联的纵深飞行一次比一次大胆,有时深入苏联200公里。  相似文献   

8.
1941年6月21-22日,德军突破苏联边境后,五六天就深入苏联国土150—200公里。斯大林下令工业向东转移,包括1360个军工厂,到第二年这些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1941年冬季的寒冷帮助了苏联人。斯大林在莫斯科战役中投入了200万军队j2500辆坦克、1800架飞机、25000门火炮。  相似文献   

9.
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明确展示了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观点,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备战。为了避免战争,苏联开始与英法接触,但在认识到英法两国毫无诚意之后,转而与德国周旋,尽量避免单独对抗德国;而对于德国来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必须在英法和苏联之间选择稳住其中一方,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苏联。双方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着外交博弈。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必读》2013,(10):6-6
中国政府日前发表国防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根据白皮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现有85万人。集团军由师、旅编成,分别隶属于7个军区。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撤退:敦克尔刻大撤退.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向法国北部的敦克尔刻海港撤退,丢掉了全部辎重,约34万人得以生还.一条防线:马奇诺防线.法国为抵御德国入侵,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其北部与比利时接界处修筑起来的防线,但最终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两个阴谋.战前显露出的阴谋有:慕尼黑阴谋和英法阴谋,其中的英法阴谋有三个阶段的表露:①德意干涉西班牙革命时,英法为把祸水东引,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②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同样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企图牺牲捷克办法,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③德国突袭波兰时,英法对德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出现“静坐战争”、“奇怪战争”,其目的仍然是企图纵容德国在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英法阴谋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路进攻: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兵分三路.即北经波罗的海各国,主攻列宁格勒;南入乌克兰向基辅、高加索油田进攻;中向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进攻,直扑莫斯科.三个轴心军事同盟国: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妄图以此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三次登陆: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包围突尼斯的德意军队,为迅速地结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121页《苏军撤出德国》插图下的“苏军”改为“俄军”,可能更确切些。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把德国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苏联对于德国统一的态度开始时反对,最后被迫承认现实。在1990年9月12日莫斯科召开的最后一次“2 4”会议上,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共同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军队将于1994年撤离完毕,在过渡期间,德国东部(即原民主德国领土)只部署不隶属北约组织系统的防御部队,但西方三国的军队可应德国要求继续留驻柏林。从此,苏联驻德军队的撤出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然而,苏联…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和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本刊主编姚文俊(左二)与马塘小学三位校长曹玉兰(中)、曹爱东(左一)、孙雪峰(右二)合影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一个不起眼的农村集镇,距离南通市区约50公里,距离如东县城约15公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小集镇中,有一所百年老校——马塘小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开出了香满全国的绚丽花朵,被誉为"马小现象""集团军作战""全国之最"。最近,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  相似文献   

14.
<正> 巧克力!什么是巧克力?我读小学的时候,记不清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从苏联小说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大意我到今天还记得很牢: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群德国兵进了苏联某村庄,大人们都扛枪打游击去了,村里只有几个小孩。德国兵想打听游击队的下落,小孩不说,  相似文献   

15.
在1941-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反击德国法西斯,苏联十分注重挖掘俄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崇“民族英雄”,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二是推行“泛斯拉夫运动”,建立了斯拉夫民族反德一战线;三是调整宗教政策,利用东正教的精神凝聚力,实现了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因而中国也是当时世界矛盾斗争在远东地区的焦点。抗日战争时期各大国不同的对华政策反映了他们在远东地区利益的统一和对立。本文仅就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作一点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大体上可以以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和19士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为界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9月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绿萝红药 《求学》2023,(16):17-24
<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启了对火星的探险之旅。1960年10月,苏联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个探测器—“火星1A号”和“火星1B号”。可惜的是,“火星1A号”在飞离地球约1亿公里时,因导航设备出现故障,失去了控制;“火星1B号”发射后,因第三节火箭出现故障,任务失败。美国对火星的探索也是开端不利。1964年,刚刚成立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水手3号”火星探测器。不过,  相似文献   

18.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顺利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最高统帅部领导下的伦敦监督处设计了一整套欺骗德军的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代号为“水银”的“南方坚韧”计划。其要点是,创造一个拥有50个师、100多万人、“总司令”为著名的巴顿将军的“美军第一集团军”。该集团军在英格兰东南部集结,准备在加莱海峡发起进攻法国的攻势,以使德国人相信加莱地区为盟军的主要登陆方向。这样德军精锐的第15军就很难从加莱地区调往诺曼底,去抗击盟军真正的登陆行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 30年代 ,国际舞台变幻莫测 ,“山雨欲来风满楼”。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苏联 ,西方有希特勒德国 ,东方有日本帝国主义 ,德日两国都把侵略苏联定为国策 ,它们在西方民主国家“反苏”的鼓动下 ,蠢蠢欲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 ,苏联必须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力争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因欧洲局势比远东险恶 ,能否避免两线作战关键在远东采取的政策。为此 ,苏联政府一方面对日采取和平政策 ,加强远东军事力量 ,在东部边境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让日本侵略者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 ,大力援助中国抗战 ,让中国紧紧顶住日本 ,使其无法“…  相似文献   

20.
亨利希·伯尔(1911——)是联邦德国著名作家。他生于科隆市一家木匠铺里,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十分困苦的境遇中度过了童年,中学毕业后,便到波恩一家书店里当学徒。1939年,考入科隆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同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征入伍,先后在法国、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初被俘,在战俘集中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