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述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跨文化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鼓励文化间的交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的历史溯源、解读,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借鉴的分析,为我国开展跨文化教育所借鉴.旨在促进跨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教育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相对匮乏,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相对薄弱。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不利于初中生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随着我国与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英语教学中关键一环的初中英语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相似文献   

3.
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的教育活动。跨文化教育实践随着教育起源而起源,但当前中国的跨文化教育还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缺乏自觉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笔者指出,跨文化教育实践应以国民素质建构为方向,以学校教育为基础(通过学科教学传授跨文化知识;通过德育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跨文化能力),并以社会教育为辅助途径。面对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必须改革我国当前的跨文化教育实践,实施规范的自觉的跨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教育起源于欧美,发展于20世纪中期。现在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教育课题。21世纪的中国高校如何承前启后,建立,发展,创新高校跨文化教育是被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本文以中国东北高校2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大学生的在校活动,所接受课程,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来掌握中国高校跨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跨文化教育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进展,化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文化风俗以及地理位置等差异,导致其文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学好英语具有关键作用,其对学生的英语文化分析以及英语运用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进行评价和分析,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型、跨文化接触的理论方法及影响跨文化适应结果的诸多因素等展开论述,探讨借鉴西方的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跨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全球化,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跨文化语用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为提高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的成效与质量建立在交际双方熟知双方文化差异,对对方语言文化背景有所了解,以及具备必要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外语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需求。大学外语教学实践应充分借鉴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外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因素的作用,以全新的教学理念重构指向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匡洁 《文教资料》2014,(25):56-57
外语课堂的跨文化性要求外语教师与外语学习者具备跨文化认知及跨文化应用能力。跨文化认知的复杂性、教材和课堂环境的限制性,导致外语课堂跨文化教学陷入困境。戏剧教育可以把抽象的文化具体化,把跨文化学习转化成跨文化实践,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本文从外语课堂的跨文化性出发,阐述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历史与现状,探讨戏剧教育在外语课堂中的作用与应用方式,试图探索外语课堂跨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目前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即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建立多元文化视域,从而培养跨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要重视本土文化,培养批判性文化思维以提高中西方文化素养,从而全方位体悟跨文化交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加强我国高校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目前我国高校的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适用于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教学法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现代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智慧是中国教育智慧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多元立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在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政策规划、课程设计、方法原则、课堂实践六个层面。中国教育智慧的跨文化传播在本质上说,是跨文化实践共同体中不同群体通过对话实现认知、说服、采纳和实施四个阶段的传播过程。其中,边界对象是实现跨文化实践共同体中不同群体跨界的重要载体。课堂作为具体的边界对象,可以有效地促进跨文化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协调、反思和改变四种学习机制的发生、发展,进而在不同群体之间生成抽象的边界对象,即共享的中国教育智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事实上,跨文化传播是双向的,跨界过程中的矛盾也成为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下特殊国际环境中,要坚持教育自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跨文化实践共同体,开发国际化的教育公共产品,对外传播中国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2.
颜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创新:构思新的教育理想,确定新的教育目标,创造新的教育途径。颜元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生态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性人才,因此跨文化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应包括跨文化教育。但我国的外语教育面临诸多不足,如战略规划不到位,系统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缺乏,相关理论研究薄弱。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多层次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等途径来构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体系,以因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的背景分析着手,分析了人类学中的实地考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特点和民族教育研究借鉴上述方法的必要性,揭示了人类学方法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几点启示,以期引发对我国民族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借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教学是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基于长期以来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为提升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以及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向别的国家传播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国家之间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促使两国的交往合作,须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我国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针对学生教学中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掌握,英语教学是学习跨文化主要的环节。我国要求学生在学习其他国家语言教学中还要学习其他国的文化知识,从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来探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教育的本土化应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如何看待国内外不同民族、阶层、地域文化、社会核心稳定与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相互作用型”跨文化教育实践将重点置于文化之间的“共性”之处,是一种强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实践导向。本研究基于“相互作用型”跨文化教育的理论动因与国内外实践方式,分析我国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现状的困境,并结合以上两者提出我国跨文化教育的本土化应用途径,以期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但身处同一社会的儿童及青少年创造拥有“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教育活动机会。  相似文献   

18.
胡君兰 《课外阅读》2011,(11):13-14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及采用的方法,以期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际冲突昭示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历史教育对此应有所作为。历史教育的功能一直在与时俱进,内涵不断丰富,从以史为鉴到国家认同,再到国际理解。在信息时代,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历史教育应再度进行调整。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历史教育应建构出整体的世界史叙事、均衡的世界史框架,形成合理、深刻的跨文化知识体系。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教育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存在高度的一致,它们都致力研究面对和处理差异的智慧,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都是后天养成的,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均须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历史教育所着力培养的理解能力,正是跨文化交流所亟需的共情能力。历史教育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只能直面挑战,调整自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我国教师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逐渐突出。文献研究发现,将国外跨文化适应训练纳入教师教育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在本国适应多元文化的挑战;对派出国外任教的教师提供专业性跨文化适应训练,可以帮助教师适应海外施教的需要。我国教师跨文化适应训练可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受训者体验、关注教师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形成常态化、师生同训及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