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己读书、自己写文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应该是学生的“自能”.我们评价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学生“自能”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对于语文教学。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以说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最终“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每一次阅读都相当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充电”和“加油”.特别是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去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语文教学“自能读写”课题立项研究。“自能读写”概括起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读书和写作行为。“自能读写”包括两个层面,“自主读书活动”是基础.“自主的写作行为”是基础发展更高阶段.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论语文教学目的、方法和语文能力安徽师范大学林若男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谈及语文教学目的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他还曾...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作文教学的目的,我查阅过许多资料,有人说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种和心灵;有人说作文教学的目的,为倾诉,二为交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政;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7.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钟荣胜 《广西教育》2012,(26):43+64-43,6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从读、悟、议、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有的所谓“教学设计”仅仅具有“成就”教师的意义:是一种“精彩”的表演,一种“有效”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一结束,其意义也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老师的这种“调动”.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极为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  相似文献   

11.
“训”与“练”的关系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就一篇作文的教学而言,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13.
黄诗品 《广西教育》2005,(9A):31-31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刘墉 《中学文科》2009,(5):41-41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相似文献   

15.
周良顺  韩杰 《山东教育》2000,(28):34-3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逐步向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作文评改,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日常作文进行评改。它包括学生自己给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也包括学生作文之间的互评。它是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思想的一种尝试。一、学生评改作文的意义及作用。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叶圣陶先生也早已指出过: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写作这个心灵外化的教学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利用作文评改来帮助学生实现“自能”呢?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修改作…  相似文献   

17.
“双自”是“自能读书”与“自能作文”的简称。为尽快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个理想境界,1992年7月开始,我们在区实验小学进行了小学语文“双自”实验。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学投入多,读写能力差”的低效状态依然存在。几经改革,奏效不大。原因究竟在哪里?自1989年到1992年,我们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来寻找  相似文献   

18.
要根本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课堂结构的弊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须端正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树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改文的能力”的信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初步探索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复式教学是由“动”“静”两部份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静”指的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自动作业.是由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智能,学会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它贯穿于整个“静”的活动过程之中.然而,儿童的“注意”范围很小,稳定性差,容易分散.因此,研究“静”过程中的“注意“,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提高“静”的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理念,以“做”为中心,并以此去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达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围绕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建立操作程序展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