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晓彤同志在《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殷文),与我在《图书馆建设》(1996年第4期)上发表的"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一文进行商榷.书辞宜答,笔者谨就殷文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一答复.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图书馆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3期分别发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吴民祥的文章《从"全球价值"到"地域关怀":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功能考察》和《由"普世价值"到"中国化":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两文的内容高度重合,除标题和个别字句有所改动外,基本内容和观点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官树源同志的《图书馆不应建立商品信息部——与艾崇梅、王兆清同志商榷》一文(发表在《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2期,下称《商榷》文)全面、系统地对艾、王文章进行了剖析与争鸣,拜读后,颇有感触,特草成此文。一、用帽子压人不利于争鸣我们认为,《商榷》文从总体来看,文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杂志》1983年第3期发表的“县、区图书馆要不要设总书库”一文的论点值得商讨。笔者认为:我县地处山区,设立基本书库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核心期刊要经过一番艰辛细致的工作才能确定下来,几种方法都离不开大量的统计。要做到统计结果准确无误,就必须认真负责。最近《黑龙江图书馆》1987年第4期发表了陈子玲同志的《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核心期刊试选》一文(以下称陈文),《晋图学刊》1987年第1期发表了刘永胜同志的《两种确定图书馆学核心期刊方法的实验与比较》一文(以下称刘文)。他们分别选出了一批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笔者发现他们在共同使用的“文摘法”中都是利用的山西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年第3期发表彭修文著《图书馆工作及其学科方向断想》一文,认为我们的图书情报工作主要还是一种文化性质的工作,是一种为我国文化发展(当然也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7.
林毅忠 《晋图学刊》2015,(1):54-58,75
本文以《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评估方案》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示范馆建设实例,对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规范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数字时代应用绩效评估系统实现我国馆际互借规范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的《略论民国时期图书馆际互借》一文遗漏了严文郁、顾家杰等图书馆学人对民国馆际互借的论述以及其他若干史料,以致文中得出的部分论断值得推敲.该文对此进行了商榷和补遗,认为不应当过低评价民国馆际互借的水平,虽然当时未能形成全面的规范和全国性的规模,但认为“处于较低水平”不够恰当,至少用“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规模”更反映客观史实.以史为鉴,从对影响民国时期馆际互借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中,得出几点对CALLS馆际互借服务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图书馆学?在《黑龙江图书馆》1980年第4期上,王金祥同志发表了《论图书馆学的定义》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我觉得这个定义的叙述比较笼统,对图书馆学的含义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10.
再论波普尔的“世界3”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洪波同志的《波普尔“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在《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提出了“不敢苟同”的意见。我们的“试论”本来只是一篇评介性的文章,目的就是要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1.
学术创新必先从学术史研究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刘国钧先生的《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的前身《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第1期上。如今50年过去了,这篇文章已经成为了20世纪图书馆学的经典文献。我曾在《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教材)后面的  相似文献   

12.
评《复分中若干应注意的问题》一文蔡振华(淄博师专图书馆,淄博,255013)《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年第4期发表了任俊为同志的《复分中若干应注意的问题》一文(以下简称“任文”),读后笔者认为,“任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文中对许多复分仿分规则的论述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工作》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发表了李修宇、茅振芳二位同志的《著者号,还是种次号》一文(以下简称《还是》一文),对同类图书的排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谈谈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论坛》2015,(6):61-61
1、2015年第4期《我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一文的"作者简介"原为:"何官峰(1982-),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特更正为:"何官峰(1982-),男,西南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的《关于中学图书馆老师无教龄津贴的意见》一文在你刊1987年第4期发表后。许多人来信求援,要文件原文,只好借贵刊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焕文 《图书馆》2001,(5):52-56
文章指出汤旭岩和李波在《图书馆》2001年第1期发表的《退出图书馆界的名人-记我国早期留美国书馆学硕士胡庆生》一文的一般错误,纠正了该文对于沈祖先生与胡庆生先生关系的错误结论,并用史实阐述了沈祖荣先生与胡庆生先生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田文清同志在《图书馆杂志》1990年第3期上发表的《“四大著录”纵横谈》一文(下称田文),从传统著录的基本著录和辅助著录谈到标准著录的基本著录和辅助著录,读后获益匪浅。但对其中的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下面结合国内现行的几部《图书馆目录》教材,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8.
近几个月来,见到了一些同仁撰文提出“图书馆是生产力”的观点,如陈晓君同志写的“图书馆也是生产力”一文(《图书馆学刊》,1992年,第2期),廖子良同志引用的“图书馆是生产力”(《图书馆界》,1992年,第1期)和“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部分”(《图书馆界》,1991年,第4期)等。今年,广西图书馆学会召开的年会,也对  相似文献   

19.
试评《美国馆际互借法》(2001年修订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美国国家馆际互借法》(1993年制订)与《美国馆际互借法》(2001年修订)两个文本的对比与分析,试图探讨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发展的过程与趋势,阐明馆际互借服务立法的重要性,以唤起我国图书馆界对馆际互借立法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再议文稿发表中的编辑控制机制──从处理两篇稿件引起的思考孙群,陈美秀《编辑学报》1992年第3期发表了《强化文稿发表的编辑控制机制─—一件科学丑闻的教训》一文,[1]我们读后颇受启示。我们以处理两篇稿件为例,从另一个侧面──维护著作权法来说明编辑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