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论在内隐测验还是在外显测验,编码干扰与提取干扰对随后的记忆行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表现出编码加工与提取加工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现象在两类测验中又存在着差异:即编码干扰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而提取干扰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表现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往较多的研究探讨过提取干扰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且所获得的结果较为一致。而关于提取干扰与内隐记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存在差异化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提取干扰下内隐记忆的表现,以及同外显记忆的差异,该实验采用经典的“学习-测验”范式,并通过在提取阶段设置箭头干扰任务来探讨。结果发现,提取干扰下内隐测验中获得的启动效应受到显著的破坏作用,而外显测验中的成绩不受影响。可见,内隐记忆的提取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而外显记忆的提取表现出相对完整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探讨与不同认知活动相关的神经活动分离现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文章通过回顾以往相关研究,对编码及提取阶段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ERP分离现象进行了概述,表明不论在编码过程中,还是在提取过程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存在着分离现象,二者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与不同的大脑机制相联系。最后探讨了当前ERP研究的缺陷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加工分离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了即时回忆(实验1)和延时回忆(实验2)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情绪唤醒对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学习前情绪唤醒对即时的外显记忆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即时的内隐记忆;(2)延时回忆中,学习前情绪唤醒促进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不受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前后的情绪唤醒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5.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积累,学生就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在外语学习中,记忆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研究从实践角度来讲,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主要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就近十几年来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谈一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简介 关于记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展开的:一是外显记忆,二是内隐记忆。自艾宾浩斯以来,传统的关于记忆的研究大多是对外显的、意识到的过去经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内隐记忆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2个实验检验了内隐记忆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实验1采用正负启动的类型,探讨了不同提示条件下概念启动是否能激活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实验2使用相同的方式,探讨了表象启动激活的浅加工过程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概念启动的条件下,启动类型之间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提示类型的差异并不显著,启动类型与提示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表象启动条件下,启动类型之间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提示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启动类型与提示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是概念启动还是表象启动,正启动均比负启动更容易促进问题的解决,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对问题解决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就“情绪对外显及内隐记忆的不同影响”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正情绪组和负情绪组的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对外显记忆而言,不同情绪状态的被试,其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正情绪组被试的成绩显著高于负情绪组;(2)不同情绪状态的被试,其内隐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3)心境一致性记忆(MCM),即“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其当前心境具有一致性的信息”存在于外显记忆中,而未见于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8.
试论内隐记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记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的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具有随机独立性与功能独立性特点.加工说与系统说在内隐记忆的理论建构上各执一词,各有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定向遗忘是记忆研究的重要范式,是记忆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定向遗忘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外显记忆测验的任务展开,运用内隐记忆测验的研究却很少,而且研究的结果差异也非常显著。本文尝试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指示符变量(记住/遗忘),考察定向遗忘是否影响自由回忆和残词补全测验。  相似文献   

10.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记忆心理学研究分为3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为言语学习研究,建构了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阶段记忆过程理论体系;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信息加工研究,建构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正在进行的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分离研究,已有研究建构了系统说和加工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1)知识基础和年龄都有可能是影响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必要区分记忆发展中的功能发展和知识基础发展;(2)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对测验的知识及被试的知识基础变量的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目前记忆发展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出现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3)对外显记忆也应该进行意识的“纯净”提取,这样它与内隐记忆发展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很久以来受到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记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也受到了关注。随着对内隐记忆研究的深入,在研究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时,国内外学者不仅对情绪对外显记忆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也对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个体的情绪状态以及个体的启动情绪状态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specificity of memory retrieval by 3-month-old infants was examined in 3 experiments. All infants were trained in the mobile conjugate reinforcement paradigm to kick their feet to produce movement in an overhead crib mobile and were tested 2 weeks later. 24 hours prior to the test, subjects received a 3-min remind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demonstrated that only the moving training mobile alleviated forgetting after the 2-week retention interval; forgetting was not alleviated by exposure to the stationary training mobile or to the mobile stands and ribbon alon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2 and 3 demonstrated that, once retrieved, the reactivated memory was highly specific to the conditions of origin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memory attributes that were the last to be forgotten (e.g., the general or global features) were the first to be retrieved following the reminder treatment. Conversely, those memory attributes that were forgotten first (e.g., the specific or local details) were the last to be retrieved.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fant memory retrieval, reminiscence, and infantile amnesia.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内隐记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有的研究证明了人类存在一种全新的记忆形式-内隐记忆,揭示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及内隐记忆的特点,发展了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内隐记忆研究现已成为心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有些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外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有关吸毒的外显认知研究受到了挑战,内隐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有关吸毒的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内隐态度、注意偏向与联想记忆,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内隐联想测验、外部情绪西蒙作业、联想记忆任务、STROOP任务、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闪动典范等等。吸毒的内隐认知研究对预防与矫治工作有启示作用。另外,各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毒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For interactants to build a relationship over the course of several encounters they must be able to remember at least some of what transpired in earlier interac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wo questions: do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teractions influence conversational memory, and do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remember more than observers? Subjects with a choice about whether to interact with their partner again (or about whether to interact with one of the persons they observed) remembered less in general than those expecting to interact with the same person or expecting to interact with a different person. This may be because interactants with a choice focused on securing non‐discursiv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uncertainty, rather than on remembering details of what was said in the conversation. Participants remembered significantly more conversational information using cued recall than observers. They also remembered more than observers using recognition items for actu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Participants are likely to have stronger memory traces than observers, which explains generally superior memory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学资源是盐城地区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在抗战烽火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的体现。高校是建设与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有责任承担起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挖掘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学资源的显性和隐性教育价值,通过创新其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加强学校的顶层设计等途径,使其成为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